第A04版:专版

昔日贫困户 今朝“领头雁”

□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俊民 胡晨 孔刚领

陈小伟(右)给敬老院送鸡蛋。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俊民 摄

8月13日上午,记者在襄城县山头店镇陈庄村采访时,看到该村原贫困户陈小伟正在村委会打扫卫生,以为他找到了公益性岗位。

“呵呵,小伟早已不是贫困户了,现在是俺村的村委会主任!”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晓伟解释道。

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怎么成了致富带头人?这要从陈小伟坎坷的人生经历说起。

现年43岁的陈小伟左手残疾,初中毕业后跟随老乡到新疆打工,卖过水果、干过装修。几年下来,陈小伟没有攒下多少钱。

一转眼,陈小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在家人的催促下返乡。“我2007年结婚,第二年有了小妞妞,两年后儿子出生。”陈小伟坦言,两个孩子吃穿都要钱,他家的日子捉襟见肘。

为了养家糊口,陈小伟找到建筑队的工头,干一些搬砖、拌灰的脏活儿、累活儿。他虽然很卖力,但后来还是被辞退。“其实,我也能理解,毕竟手有残疾,干活儿不利索。”说着,陈小伟低下头苦涩地笑了笑。

这件事让陈小伟明白:要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能下蛮力,得用巧劲儿。“打不了工,我可以创业啊!”经过几个月的考察,陈小伟瞅准了养鸡项目。2012年,他拿着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购进近千只小鸡,搞起了饲养。同年7月,小鸡长大开始下蛋。看到投资有了回报,陈小伟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他的妻子曹兴伦乳房疼痛,被医院诊断为乳腺瘤。与此同时,他养的鸡染上了鸡瘟。

“妻子手术需要钱!看着鸡一只只死掉,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陈小伟说,这场变故让他欠下20多万元外债。2016年3月,经脱贫攻坚精准识别,陈小伟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由于当贫困户不是什么光彩事,陈小伟有一种见人抬不起头的感觉,情绪一度很低落。“我不愿看着小伟这样消沉下去,便开导他,让他振作起来。我相信他一定可以从头再来。”在陈晓伟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苦口婆心的鼓励下,陈小伟决心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决定通过扩大饲养规模,提升抗风险能力。

搞培训、找场地、建鸡舍、筹资金……对于陈小伟再次创业,驻村工作队和陈庄村给予了大力支持,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2017年春节后,新鸡舍盖好了,我又购进4500只小鸡。”陈小伟说,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在鸡舍里看小鸡觅食,感觉生活充满希望。

记者走进鸡舍看到,一只只鸡正在进食,鸡蛋滚落在铁槽内,曹兴伦小心翼翼地将其收到筐里。

“现在,一天能收450斤鸡蛋。按一斤5块钱算,除去成本,一天的收入有1000多块。”陈小伟说,他家已于2017年年底脱贫。他不仅还完20多万元外债,还攒下4万多元存款。

2018年年初,全市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启动。陈小伟竞选村干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想法,得到了村民和山头店镇党委的支持。同年5月10日,陈小伟高票当选该村村委会主任。有着强烈入党愿望的陈小伟,今年3月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脱贫致富。今后,我要加倍回馈父老乡亲。”陈小伟说,他经常给敬老院送鸡蛋、给五保老人送衣物……

“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扶贫成果、增大乡村发展后劲儿的重要依托。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齐心协力加油干,早日脱贫奔小康。” 对于陈庄村的未来,陈小伟已经绘好蓝图,“我们要带领群众,凝心聚力,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种植等项目,让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晓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实施更加全面的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下一步,我们要在扶贫的基础上“扶志”,增强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同时,培养更多“领头雁”,通过典型引领,带动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

■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应发挥“领头雁”作用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陈庄村原贫困户陈小伟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并成为村委会主任带领大家一同致富的事发人深省。

记者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带头人和“领头雁”的作用。带头人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当前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下,带头人的作用很大,能实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领头雁”即乡村产业的领军人物,一个“领头雁”往往能带活一个产业。近几年,一批由“领头雁”带领的种植、饲养基地和农村合作社等新兴产业兴起,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