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铮 文/图
“建昌真仁义,不但孝敬父母,而且对婶子像对亲娘一样,太难得了!”在鄢陵县只乐镇庄刘村,提起刘建昌,没有不伸大拇指的。30多年来,刘建昌把五保户婶子当亲娘供养,孝行感动乡邻。
将无儿女的婶子接到家照顾
8月23日中午,记者在庄刘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见到了68岁的刘建昌和他95岁的婶子董秀梅。
“婶儿,洗洗手,要吃饭了!”刘建昌边给董秀梅洗手边告诉她,“今天做的是鸡蛋汤面条儿,您喜欢吃吧?”董秀梅高兴地说:“喜欢,喜欢。”
董秀梅是刘建昌的四婶儿,无儿无女,虽然腿脚不太灵便,但头脑很清楚。“多亏了我侄子、侄媳妇!要不是他们做得好,我哪有现在这好日子?”董秀梅说。
董秀梅的老伴儿过世得早。30多年前,刘建昌把董秀梅接到家里,像孝敬亲娘一样对她悉心照顾,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没有儿,建昌就是我的儿!”董秀梅经常这样说。对于婶子的夸奖,刘建昌说:“四婶儿没有子女,我们不能让她感到孤独无助,况且她在身体条件允许时没少替我照顾家庭。”
有孝心无怨言精于供养
庄刘村党支部书记吕炳森说,刘建昌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但照顾婶子,没有一句怨言。
2016年年初,董秀梅突然觉得腿不得劲。刘建昌拉着她到处就医,但治疗效果不好。后来,许昌市一家医院的骨科大夫对刘建昌说,老人岁数大了,尽量少动,在家静养吧。
烧水做饭、端屎端尿、穿衣叠被、洗脸梳头……自从董秀梅的腿不利索后,刘建昌和老伴儿轮流守着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陪她唠嗑儿。
在刘建昌和老伴儿的精心照顾下,董秀梅竟然可以拄着拐杖活动了。在欢喜的同时,刘建昌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因患脑梗留下了说话不清晰的后遗症。
“我家虽然不富裕,但绝对不让老人凑合。婶子爱吃带馅儿的,我们就常给她包包子、捏饺子。”刘建昌说,农忙时节,即使自己随便吃点儿,他们也要给老人开小灶炒个菜,每顿饭都现做。
“董秀梅老人有福气!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过如此。”村民张志联由衷地赞叹。
和睦家庭成村中榜样
近年来,农村敬老院越来越多。几年前,村干部提出将董秀梅送到敬老院,刘建昌一口回绝。
“我还记得四叔的那句话:‘我没有儿,侄子就是我的儿!’”刘建昌说,“我们不能辜负老人的期望。我克服一下困难,一定能照顾好四婶儿。”
“年纪再大,我也是晚辈。我只要有能力,就多干一点儿。”刘建昌的老伴儿话说朴实,服侍董秀梅从不含糊。
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今,刘建昌的子女每次回家,总给董秀梅带些她爱吃的零食,陪她聊聊天儿。
“刘家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是我们村的榜样。”吕炳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