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9月1日20时,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如约在CCTV-1和孩子们见面。9月2日,市区各个小学以此为锲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家国情怀种在孩子心里,让“开学第一课”成为爱国主义“加油站”。
□ 记者 肖涛 通讯员 杨继奎
唱红色歌曲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思想得到启迪
按照惯例,各个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不过,市学府街小学昨日把升旗仪式变成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当日8时许,市学府街小学的全体师生神采奕奕地在国旗台前列队站好。“升国旗!唱国歌!敬礼!”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旭日冉冉升起。学生们立正、敬礼,齐声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飘荡在学校上空。
升国旗仪式结束后,该校二(4)班学生谢佳凝激动地说:“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心中十分自豪。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旗,激发了我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未来,我要刻苦学习,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升国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学校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长大以后能够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明天发挥作用。”市学府街小学副校长赵焕湘表示,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该校为学生布置了“手工绘制国旗”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国旗的来历、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天,不少家长送完孩子久久不愿离开学校,等待升国旗那一刻。“国旗带给我们的是荣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爱国就要大声说出来。”市学府街小学二(2)班学生邵晨壹的家长邵泳凯说,“唱爱国歌曲、看升旗仪式,能让心灵得到洗礼,让思想得到启迪。”
除了高唱国歌外,《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也一遍遍响彻全市学校的校园。在市文化街小学四(5)班教室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伴随着深情的旋律,学生和老师挥舞着国旗齐声同唱,祝福祖国。
“热爱自己的国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说话、好好学习做起,做一名正直的中国人!”市文化街小学四(5)班学生张楚熙说。
听国旗故事
与祖国同呼吸,新学期做更好的自己
9月1日20时,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带领学生聆听了5个动人的国旗故事。
“学生看到的是故事,家长看到的是历史,《开学第一课》传达的是什么?学生观看后应该做好什么?这些往往被学生和家长忽略。”9月2日上午,在主题班会上,市文化街小学教师陈明婵将截取的《开学第一课》中的经典画面,利用教室内的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与学生一起深入剖析《开学第一课》所传达的重要信息。
“狱中绣红旗,让人感受五星红旗凝聚的信仰与荣耀;第一代珠峰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国旗插上珠峰之巅;海军舰艇升起五星红旗护航深蓝,背后是无数海军将士的付出;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科研人员进行了上百次试验;老校长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爱国课上了70年。很多人在守护国旗,很多人在为国旗争光,它传递了一种坚持,传递了一种梦想。我们要牢记祖国每一次‘不容易’与成功,更要牢记那些为祖国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奉献精神,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陈明婵告诉学生,通过5个国旗故事,学生要学会心怀感恩、心有梦想、坚持就是胜利。
通过陈明婵的讲解,学生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在今后的学习中,把科学、创造、创新、务实作为学习目标,热爱祖国,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市许州路小学三(2)班班主任吴桐则以“图片展”的形式,在主题班会上为学生介绍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一段段往事。
抗日战争、长征、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抗击非典、北京奥运会……一张张老照片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当年。吴桐表示,如今,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00后”,很多具有历史意义、体现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精神的大事件他们从未参与,也不熟悉,体会不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想用图片回顾过去,利用开学第一课让学生看看祖国的发展,感受今天的来之不易。”
吴桐希望学生通过这特殊的一课,明白“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用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我们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新学期开启新的征程,做更好的自己”!
开主题班会
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那把火”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市兴业路小学五(2)班班主任岳素娜认为,教育不是简单地教知识、教技能,应该点燃学生心中主动追求知识的“那把火”。老师就是烧起那把火的“助燃剂”,让学生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胸中能涌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就像人们看到国旗时,内心自然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带着这份教育情怀,在9月2日的主题班会上,岳素娜与学生回顾了以往课文中王二小、雨来等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她希望通过具有仪式感的活动,“点燃”更多学生心中那份对历史文化的自信与热情。
“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抗战故事,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从白山黑水到中原腹地,从华北平原到江淮大地,英雄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不断上演,抗战的烽火在每一寸国土之上燃烧。”岳素娜表示,课本里的抗战故事,饱含涌流不断的精神力量,她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将一座座抗战精神的丰碑“定格”在学生心中。
本学期,我市四至六年级语文课本“大换血”,全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所有古诗词的配图都采用水墨画。
“我统计了一下,一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共有320篇课文,包含革命元素的课文占10%左右。这不包括儿歌、阅读链接、鲁迅单元、快乐读书和综合实践等。”市毓秀路小学教师王娟表示,部编版语文教材增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风向标,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背后的文化背景,使语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点燃”每一位学生心中的文化自信。
“以后,我们会通过演讲比赛、红歌赛等活动,把爱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市毓秀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张晓凯介绍,从本学期开始,该校红领巾广播站将会开设《点赞中国》栏目,向学生播报祖国的历史、发展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