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孝老爱亲、乐于助人,“巧媳妇”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滕青亚:依靠产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

滕青亚在食用菌大棚内。

□ 记者 毛迎 文/图

9月2日,初秋的天气略微有了凉意。位于襄城县茨沟乡武湾村的滕源菌业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着为食用菌菌棒脱袋。“我们公司是襄城县特色产业扶贫单位,通过安置家庭贫困人员就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该公司负责人滕青亚说。

勇挑重担,自主创业

滕青亚今年32岁,在乡亲们眼中,她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滕青亚成长于一个比较困难的家庭,家有年迈的父亲和患有脑梗的母亲,还有一个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婚后,她不但要侍奉父母和公公、婆婆4位老人,还要照顾弟弟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滕青亚,反而让她更加坚强。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2011年,她和丈夫成立了襄城县滕源菌业有限公司。

“在当今这个时代,即便是搞农业也要掌握知识和技术,否则注定被淘汰。”滕青亚说。因为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她支持丈夫继续学习,直到研究生毕业。与此同时,滕青亚通过刻苦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

通过不断学习,滕青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经过8年的经营,滕青亚的公司从单一的种植、销售菌种,发展成集菌类种植、培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绿色健康创新型农业公司,有大棚15个,占地136亩。滕青亚也由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集公司法人代表、技术总代表、销售顾问等身份于一身的新型职业女性。

授人以渔,助力脱贫

富裕后的滕青亚没有忘记生活贫困的乡亲们。为了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她免费向乡亲们提供种植技术。对于年老或体弱的乡亲,她还免费提供菌种。

武湾村村民黄永鹏因病致贫。由于身体不好,他无法出远门打工,滕青亚将他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管理大棚、采摘食用菌、加工干菇……黄永鹏渐渐熟悉了不同的工作环节,干起来得心应手。目前,有3名家庭贫困人员在滕青亚的公司工作,月平均工资1800元左右,实现了稳定增收。

除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外,滕源菌业有限公司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免费指导技术+回收”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该公司也被评为襄城县特色产业扶贫单位。

致富能手还有一副热心肠

工作中的滕青亚风风火火,独当一面。在生活中,她是一个热心人。滕青亚学过护理,村里谁家的孩子磕着、碰着,都会找她帮忙给伤口消毒。2017年8月份的一天,茨沟乡柿杨村一位老人驾驶机动三轮车带着家人外出,途经武湾村白灌渠桥时因操作失误造成机动三轮车掉进河里,车上一名女孩儿受伤比较严重。滕青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紧急到达现场施救。她将伤者的伤口止血固定后,把伤者送到了襄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滕青亚还经常给爱心超市捐赠衣物,为敬老院里的老人送粉条、米、面、香菇等食品和生活用品。村里的空巢老人需要维修家电,她也热情帮忙。

今年6月份,滕青亚被评为襄城县茨沟乡出彩“巧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