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许昌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昌至今还保留有51处革命遗址,它们是我党、我军在许昌开辟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证明。
这些革命遗址见证了革命先辈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壮举,见证了革命先烈以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与日寇厮杀的烽烟,还见证了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与群众心连心,共同保卫革命果实的历史。
今天,这些革命遗址成了人们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它们将继续伫立于许昌的壮丽山河,讲述根据地的故事。
发展红色旅游,永葆“红底色”
9月23日上午,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内,历经百年风雨的楚氏家祠掩映在绿树之中。推开木门,狭长的院落映入眼帘,斑驳的门窗、低矮的土屋、破旧的窑洞无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74年前,这里是河南军区机关驻地。楚黄庄村西北方不远处即是鸠山镇官寺村,村中一排破旧的砖瓦房是豫西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旧址。
楚黄庄村和官寺村位于禹西箕山山脉深处,抗日战争时期是禹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1944年春季,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郑州、许昌、禹县相继沦陷。
1944年7月25日,党中央发布了向河南进军的命令,决定乘敌后方空虚之际,派出骨干人员来到中原,开辟抗日基地。1944年10月,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河南人民抗日军先后由6个支队组成,其中有一、三、四、六4个支队在禹县一带坚持抗日。
1945年4月,河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等军区机关相继迁往楚黄庄村。当年5月,河南省委、河南军区在官寺村召开会议,王树声主持会议,戴季英、刘子久、张才千、王其梅、艾伯良等参加。会议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主要敌人是日伪政权。同样在当年5月,为了培养新生骨干力量,河南人民抗日军四支队和豫西四分区在官寺村开办豫西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张才千司令员兼任校长。分校编有5个学员队,设管理员、饮食班、警卫班等。
74年过去了,革命前辈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办公室还遗留在青山之间。这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习总书记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发表的讲话,坚定了我们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鸠山镇政府副主任科员杨优贤说,近几年,鸠山镇主打“旅游牌”,红色旅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年,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敌后开辟根据地,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鸠山人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这种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秉承先烈志
9月23日中午,禹州市方山镇方山村南,雄伟的方山伫立在大地上。它的四面都是悬崖,山体由红石构成,被绿色植被覆盖。微风吹过,树叶婆娑作响。一条混凝土公路依山势盘旋而上。公路并不宽,坡度非常大,即使驾驶小汽车上山,也会颇感吃力。与盘山路的陡峭不同,山顶的地势却颇为平缓。一座红石砌成的古寨坐落在山顶,它便是方山寨。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奇袭方山寨”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1945年6月,河南军区为打通豫南抗日根据地和豫东抗日根据地,决定让新组建的第六支队接防第四支队驻守的神垕镇,并以神垕镇为立足点,开辟郏县、襄城、宝丰一带;第四支队开辟新郑、长葛、许昌一带。
禹西根据地为豫西解放区与豫中敌占区接合部,同时是山区与平原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驻襄城师团闻知第四、第六支队要换防,迫不及待地纠集禹县、襄城、宝丰、郏县、临汝的日伪军8000余人,任命驻禹日军大尉德田一郎为“剿共”总指挥,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分南、北、中三路对禹西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
同年6月21日,第四支队武工队队长李平带领队员袭击德田一郎派出的日军巡逻队后,在夜间赶到方山寨,谎称是豫西惯匪席子猷派来的援兵,并利用伪造的证件骗过日军,顺利进入寨中,智袭德田一郎“剿共”指挥部,打死、打伤日寇70多人,粉碎了北路日伪军“剿共”的阴谋。抗战胜利前,日军再没踏入禹西一步。
“以前,我们方山村的发展依靠煤炭资源,现在正在转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是很重要的举措!”方山村党支部书记程金岭说,74年前,革命前辈在方山寨浴血奋战,靠的是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今后,方山村将依托豫西抗战纪念馆、豫西抗日英雄广场等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将革命先烈的顽强意志传承下去。
党的群众路线是财富
鸠山镇东北方约30公里处的浅井镇麻地川村,南边有一座海拔429米的山叫大鸡山。大鸡山北麓半山腰有一道平坦的坡,几间破旧的砖瓦房、几个废弃的窑洞掩映在树丛、荒草中。这里便是已经废弃的鸡山老村。
74年前,鸡山村是禹(县)密(县)新(郑)中心县委和禹密新独立团驻地。1945年2月,由沈甸之担任团长的禹密新独立团在密县成立,随后来到禹北山区作战。当年3月底,禹密新办事处、禹密新中心县委、禹密新抗日武装部相继成立。
除了禹密新中心县外,1945年年初,我党还在禹县开辟了玩花台区、无梁区、禹郏县等根据地。根据地内,我党领导人民发展经济,有力地支持了人民政权的建设和抗日斗争的开展,为以后党在豫西地区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河南军区在禹西站稳脚跟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倒地运动,目的是帮助失去土地的广大贫苦农民收回被地主剥削走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禹县的倒地运动帮助农民倒回土地约7万多亩,使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在人民心中的威望。
获得土地的农民纷纷参军,第四支队由初到禹县时的1000多人发展为3000多人,禹县独立团由初建时的124人发展为1000多人,第六支队由原来的2000多人发展为近4000人。
“当年,八路军能在禹县获得这么大的支持,与我党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密不可分的!”麻地川村党支部书记崔丙军说,麻地川村地处禹北山区,经济水平较低。革命先烈留下的遗迹是麻地川村的“宝贝”。现在,麻地川村也在打“旅游牌”,革命前辈留下的红色遗迹和烈士的英勇事迹为开展红色文化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党的群众路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正确把握,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才能发展好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