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与共和国同龄,在电力装备制造工业领域拼搏50多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企业家。
他掌舵“许继”27年,使“许继”在国内同行业创下了“第一个进入中国机械百强企业榜单”“第一家被列入国产化装备生产基地名单”等10个“第一”。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等,曾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叫王纪年,今年70岁,依旧老当益壮、砥砺奋进,带领团队扛起电力三次装备研发、制造和普及推广的大旗,为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工业再作贡献。
□ 记者 牛志勇 通讯员 丁姜岚
与共和国同龄,行业拼搏50余载
9月18日,纪年高新技术产业园,记者见到70岁的王纪年时,他正在会议室安排工作。他戴着一顶黑色长檐帽和一副眼镜,谈话面带微笑,和蔼可亲。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已在电力装备制造工业领域拼搏51年,书写着人生和行业传奇。
“我是北京人,1968年从河北机电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东北阿城继电器厂做车工。1970年,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我作为第一批‘许继人’来到许昌,成为许昌继电器厂的一名工人。”王纪年回忆说,位于许继大道的“许继”大门对面当年有一个水坑,周边都是农田,非常荒僻。“那个时候,老一辈‘许继人’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劳任怨地为祖国作贡献!”
从生产车间的普通工人做起,王纪年先后当过组长、车间主任、生产科科长、副厂长、厂长,与“许继”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1984年至2011年,在王纪年主持工作的27年间,“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立了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实现销售收入增长626倍、利润增长536倍,在国内同行业创下“第一个进入中国机械百强企业榜单”“第一家被列入国产化装备生产基地名单”等10个“第一”,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此期间,全国很多继电器厂倒闭,“许继”却快速发展壮大。
由于工作出色,王纪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中国机械优秀科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机械企业管理优秀企业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称号及奖项。在王纪年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各种获奖证书放了整整一个大箱子,有数十公斤重。
三项制度改革,树立全国典范
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4年试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拉开序幕的。这一年年底,王纪年正式担任“许继”厂长。至此,“许继”知识化、年轻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20世纪80年代,员工子弟接班制很流行,不少家庭选择学业不太好甚至有前科的孩子接班。长此以往,企业能发展好吗?这项制度必须取消!”王纪年说,这是一场非常艰辛的改革,因为它触及的是国有企业多年积淀的深层次矛盾,面对的是曾经的领导和同甘共苦的战友以及他们的孩子。王纪年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在全国率先进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使“许继”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
“干部实行全面招标竞聘制,年度考评按照5%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收入与业绩、贡献挂钩,真正做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推行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员工能进能出。”王纪年说,他还坚决整治送礼、违规用人等不正之风,确保了整个企业风清气正、团结向上。
这三项制度改革,在王纪年的坚持下推行了10余年,确保了“许继”健康发展。1991年,“许继”产值过亿元;1993年,许继变压器公司建成投产;1996年12月,许继集团成立;1997年,“许继电气”股票成功上市……“许继”的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多个“第一”。
1999年,许继集团被中宣部、国家经贸委等五部委树立为五大重点宣传企业之一。
老骥伏枥,为许昌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再献力量
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不仅是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之一、装备制造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还是许昌的“拳头产业”“明星产业”。如今,我市已发展成为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及通信平台等较完整的电力一、二次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形成了一批智能电力装备龙头和骨干企业,拥有127家规模以上及230多家规模以下智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2016年,67岁的王纪年以创业者的身份再次“出发”。当年6月6日,魏都区政府与纪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纪年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合作协议,并聘请纪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纪年为“魏都区创新发展顾问”。短短几年,这里就集聚了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有1000多人。
“我退休后选择在许昌创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许昌具有良好的政商环境,拥有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干部;二是许昌目前的电力装备年产值达1240亿元,超过全国任何一个地区,且产业链比较完整。”王纪年说,目前,他们主要深耕电力三次装备和建筑电气两大领域,以创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三次装备领域著名品牌为目标,打造“中华电气网”“配电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建筑电气BIM”“源航瀚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5年千亿元的发展愿景,为中国电力装备制造工业和许昌市的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次创业以来,王纪年不在其就职的企业领取任何报酬;他的办公室陈设简朴,以至于让初访的人怀疑走错了地方;他每天坚持7点半之前到岗,一直工作到最后才离开……”纪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金山感慨地说,这种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我二次创业的目的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传递给年轻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给他们打造快速成长的平台。”王纪年说,如今,这些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新闻连连看
许昌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一谷两区三中心”
今年,我市有关部门印发了《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要规划布局“一谷两区三中心”,大力建设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带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谷”,即把中原电气谷核心区打造成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配用电、新能源发电及接入、工业节能、电力一次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的生态型电气谷。“两区”,即引进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成配套件产业集聚区;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端技术和中航建设集团的优势资源,将纪年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成中国电力三次装备和建筑电气特色园区。“三中心”,即创建国家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标准与技术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