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裴保昌
鄢陵县陶城镇南张庄村村民马景连是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她和家人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经营5亩辣椒、3亩玉米,在2018年年底正式脱贫。她到底是咋脱贫的,背后有啥故事?9月2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突患重疾
昔日“顶梁柱”坐到轮椅上
马景连今年50岁,两个儿子,勤劳能干的丈夫柴合昌是个种田能手。柴合昌在农闲时养鸭,家庭纯收入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2月6日下午,柴合昌因突发脑出血,一头栽到地上。随后,救护车把柴合昌拉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在市、县两级医院住院治疗6个多月,他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欠下6万多元的债务。
当时,他们的大儿子刚成家,二儿子刚初中毕业。柴合昌身体虚弱,整天坐在轮椅上度日,还需要做康复治疗,家庭的重担全落在马景连一人肩上。
“当时,我真不知道日子咋过下去。合昌一偏瘫,就像天塌了下来。”马景连说,昔日“顶梁柱”,此刻坐在轮椅上,马景连只好在家照料柴合昌的饮食起居,靠几亩田地维持生计。
不离不弃
扶起贫困户家“顶梁柱”
2017年,经过精准识别,马景连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刚从鄢陵县中医院回来时,我不知所措、万念俱灰,脑子里产生了一死了百愁的念头。”马景连说,可一想起与她相濡以沫30年的丈夫和未成家立业的二儿子,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面对现实,她却仍然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鄢陵县职教中心校长卢鹏飞成为她家的帮扶人。卢鹏飞与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国亮等人多次来到马景连家,在看望柴合昌的同时,帮她理思路、出主意,鼓励她振作精神,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为了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摆脱困境、渡过难关,南张庄村党支部根据马景连家的实际情况,先后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为马景连提供了公益岗位。
“人都还在,怕什么!该打工的出去打工。你出不去,在家种几亩辣椒。”卢鹏飞鼓励她。思前想后,马景连决心跟困难作斗争,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家庭境况。
“养不成鸭了,鸭棚可以租出去,这样一年也能收入万把块钱。”卢鹏飞为马景连家的增收想办法,“家里的资源和劳动力,都不能闲着。”
接着,她的大儿子开始在郑州务工,儿媳进入村里的电子厂上班。对于她的小儿子,卢鹏飞鼓励他学开挖掘机,学好谋生本领。
辛勤打拼
一家人2018年脱了贫
时光不问赶路人,星光不负有心人。9月22日下午,在马景连家的辣椒地头,抬眼望去,5亩辣椒长势很好,红红的辣椒挂满枝头。
“今年5月,种了5亩辣椒、3亩玉米,投资600多元给5亩辣椒铺上了滴灌带。干旱少雨,5天浇一遍,到现在浇了12遍。要不,辣椒也不会长得这么好。”说起自己的辣椒,马景连脸上写满了喜悦。
“农忙时,我一早起床,做完家务,把丈夫安顿好后,趁凉快去地里管理辣椒。再过10天,俺家种的辣椒、玉米就该收获了。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的收入肯定不赖。”马景连说,“今年,种地投资3000多块,除去成本,纯收入约莫有2万3000块钱。”
如今,马景连的大儿子在郑州一家饭店当厨师,每月收入4000元;儿媳在村里的电子厂务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二儿子在浙江开挖掘机,每年能挣4万多元。每年,她家还能得到金融分红2500元。2018年年底,马景连一家不仅脱了贫,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马景连说:“政府为俺代缴了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让俺打心眼儿里觉得日子有过头儿。”
“对于脱贫攻坚,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更要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他们有了脱贫的志气,有了脱贫的技术和头脑,就不愁脱不了贫、致不了富。”张国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