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旅游+文化”,千年古县焕发新生机

□ 记者 贾同岭 通讯员 王丽飒

襄城县第30届风筝节活动现场,风筝爱好者齐聚一堂,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春风中争奇斗艳,令游客大饱眼福。 资料图片由记者牛书培提供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襄城县人民欢欣鼓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化为工作动力,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势而谋,精准发力,利用“旅游+”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思路,推进精品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襄城县依托紫云山旅游景区山水资源、民俗文化和红石文化,充分利用农家院落,积极发展“民食、民宿、民游”民宿项目,实现农民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达到以旅促农,以农促旅,致富乡村的目的,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反响】

“老支书”备受鼓舞,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点子

“我们这里依山傍水,不远处就是紫云书院,晚上住在这里可安静了。”9月24日,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三号民宿的主人孙玉巧忙着张罗游客选房间。从4月30日开张至今,她家的民宿天天客源不断,擅长做农家菜的她几乎没有歇过。

“没想到,民宿生意这么好,看来我们这条路子走对了。”安顿好游客后,孙玉巧坐下来。她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视察时,询问当地红色旅游和民宿入住率,指出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好办法。这让她备受鼓舞。

“今年4月底,我们雷洞村才开始发展民宿,摸着石头过河,能不能做好,说实话,我心里也没谱儿。”孙玉巧说,通过几个月的运营,民宿生意相当红火,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肯定了民宿发展之路。今后,民宿发展之路会更宽。”

雷洞村西邻的马涧沟村同样处在紫云山风景区,该村的采摘旅游业发展得不错。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石榴和柿子等待人们前来采摘。

马涧沟村“老支书”李希才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提出,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我们村除了采摘园和自然风景外,还有红色资源可以开发。”

1972年,全省选出3000多名党员干部在襄城县学习,不少学员就住在他们村的窑洞里。“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我们村可在窑洞上做文章,还原当年党员干部住窑洞、打地铺的场景,吸引游客来旅游,忆苦思甜。”马涧沟村党支部书记朱娜娜说。

【现状】

依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9月24日上午,襄城县首山文化广场,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社区第一书记魏金锋望着山顶即将竣工的文峰塔,高兴地说:“襄城县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首山之巅的文峰塔备受关注。如果能在10月开放,将为我们的乡村旅游增加不少人流量。”

“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他说,七里店社区位于襄城县首山脚下,历史悠久,相传因轩辕黄帝等7位圣贤问道首山而得名。新建成的首山文化广场地标建筑首山鼎就源于该社区的传说。

如今,该社区依托襄城县首山综合治理、油菜花旅游文化节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建设七里店‘文峰美食城’文化旅游项目,提供同时容纳800人聚餐和会务接待的场所,解决首山景区缺乏大中型餐饮及服务中心的短板。”魏金锋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雷洞村地处伏牛山东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襄城县流传着“饿死不嫁穷雷洞,雷洞光棍儿扎成堆”的说法。“现在你再看雷洞村,329省道穿境而过,漫山遍野的果木让雷洞成为‘绿、富、美’的美丽乡村。”雷洞村第一书记薛斌伟说。

在雷洞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襄城县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 司,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让群众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进来,发展民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雷洞村更美了,呈现桃李芬芳、竹园幽静、群众安居乐业、游客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

近年来,襄城县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举办了首山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风筝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旅游品牌。

【展望】

“旅游+”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视察,为河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指明了方向。”马涧沟村第一书记霍报举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让基层干部信心倍增,“今后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上,我们会更有思路”。

李希才建议发展红色旅游,霍报举感觉很不错。“我们村位于紫云山旅游景区,不缺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果再开发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可谓锦上添花。”霍报举告诉记者,马涧沟村还要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让老百姓在民宿发展中多分一杯羹,让村民在乡村旅游中得到更多实惠。

“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大数据融合,让民宿信息在网上共享。游客只需轻点手机,便能看到食材、卫生、床铺等情况,方便预约。”霍报举建议,如果省级层面进行指导,将全省民宿资源“织”成一张网,形成河南民宿品牌,会大大增加河南文化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增强了我们抓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襄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俊峰说,今年以来,襄城县先后规划建设了湛北乡美丽乡村群、紫云镇美丽乡村群、首山开发项目和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在此基础上,襄城县乘势而上,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选准突破点,利用“旅游+”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发展思路,推进精品乡村旅游发展,为千年古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依托紫云山旅游景区山水资源、民俗文化和红石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李俊峰说,通过“旅游+文化”,深入挖掘襄城县的民俗文化和红石文化,并将其精细融入各个方面,让每一个景观、村庄都有根有魂,让每一个游客都体验到襄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