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关注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今年的主题为“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城市日新月异 许昌智慧宜居

宜居许昌景色美。图为市民在曹丞相府景区的广场上欣赏菊花。

记者 毛迎 文/图

核心提示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19年的主题为“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为抓手,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如今,许昌高楼林立,公园、游园星罗棋布,交通发达,各种设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智慧政务、智慧城管、“5G泛在小镇”项目……多项创新之举,让城市更“智能”,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许昌四季处处有美景

城市“颜值”不断刷新,更加美丽宜居

10月31日,秋日暖阳普照大地。八一路、天宝路,作为行道树的法桐,叶子呈现出秋日特有的斑驳色彩,在阳光下尤为炫目;学府街、许继大道、南关大街两旁的黄山栾“举”着金灿灿的果实,一阵秋风吹过,呼啦啦作响,就像在唱一首欢快的歌;天宝河、清虚街、建安大道两侧银杏树的叶子已经开始变黄……它们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这些菊花开得真好看,赏菊花不用出远门了……”当日上午,在市区曹丞相府景区的广场上,市民吕建伟一边欣赏怒放的菊花,一边用手机拍照。这里的菊花有红的、黄的、紫的,景色美不胜收。吕建伟说,如今许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年四季都有赏花的地方,生活在许昌,感觉很幸福。

其实,许昌岂止秋天景色美,一年四季处处有美景。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不知不觉间,许昌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翻开《许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你会发现许昌的“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创造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绿色空间,并以植物造景为主,不仅建观赏型绿地,而且建林荫型、休闲型绿地,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市民对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交往的需求。

在春秋广场、清潩河游园、许都公园等公园、游园内,一处处现代化的健身场地成了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一座座透明的智慧阅读空间,就像市民家门口的“大书房”,源源不断地为大家提供着精神食粮。

2018年3月15日,《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的通知》发布,正式公布许昌市为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今日的许昌,清潩河、灞陵河、运粮河、饮马河、护城河清水绕城,北海、灞陵湖、芙蓉湖、鹿鸣湖、秋湖湿地、东湖碧波荡漾,沿岸一桥一景,呈现出美丽的生态画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市切切实实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始终把生态园林建设作为改善环境、提升品质、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一朵朵鲜花,一棵棵树木,一块块绿地,一座座公园,就像城市的绿色肌理,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乐在其中。

今日的许昌,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生态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之城。

背街小巷大变样

提升基础设施,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市区议台路与翠林南路之间,有一条小路名为望园巷。该巷临近清潩河游园,路面不宽,旁边却有8家商业门店和1家洗浴中心,还有5个家属院的出入口,属于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背街小巷。

随着机动车的日渐增多,望园巷与翠林南路斜坡段路面出现了破损,黄土裸露,坑坑洼洼,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针对望园巷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对症下药,采取了提升改造措施。其中,改造斜坡段沥青路面175平方米,拆除并更换人行道130平方米,拆除并更换道牙石逾600米。如今,望园巷与翠林南路斜坡段已经施工完毕,裸露黄土的路面已经被崭新的沥青路面替代。

“我经常带孙子去清潩河游园玩。以前路面坑洼不平,走在上面小心翼翼;现在路面修好了,附近群众出行方便多了。”10月31日,在望园巷附近居住的市民曹玉英对记者说。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我市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为抓手,切实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基础设施破损老化问题,对中心城区老庭院进行提升改造、加强小区文明创建、打造文明游园,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提高市政设施运行水平,市住建局对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进行了集中修整。老庭院提升改造让群众广泛受益。2019年,市住建局谋划确定老庭院提升改造项目64个,截至目前,35个已完工,29个正在施工。在实施老庭院提升改造过程中,市住建局要求“缺项必增,损毁必改”,注重吸取成功经验,大力实施适老托老设施改造,创办“四点半课堂”、趣味书屋、物流站点等便民服务设施。在老庭院提升改造项目规划设计中,市住建局引入“海绵城市”“宜居城市”理念,提高改造标准,着力打造老庭院改造亮点。

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阅读圈,“圈”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启动全国首个“5G泛在小镇”项目

“5G”领跑,城市更“智能”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美在“智慧”。

能拐弯、能会车、能靠边停车……10月31日,在市区芙蓉大道,一辆自动驾驶清扫车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行驶近300米,精准完成了车辆启动、清扫道路、避让障碍物等一系列动作。

2018年3月30日,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邮)许昌基地揭牌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5G泛在小镇”项目实质性启动。

许昌“5G泛在小镇”以芙蓉湖为核心区域,以“西建设区、东扩展区”进行建设,规划面积近20平方公里。“西建设区”规划建设在文峰北路以东、许州路以西、尚德路以南、永昌东路以北,“东扩展区”位于许州路以东、忠武路以西、永兴东路以南、永昌东路以北。

从逻辑布局上来说,它分为多层同心圆,即以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邮)许昌基地为圆心,以“5G泛在”全产业链产业为内圈,以泛5G大产业板块(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旅创意、绿色经济)为外圈,以配套服务功能区为支撑。从空间布局上来说,它包括5G研发、产业、会展、教育培训、旅游、服务配套等六大板块,预计在3年内整合10亿元量级的产业基金,直接产生100亿元量级的经济效益,撬动千亿元量级的产业体量。

许昌“5G泛在小镇”将以全球“5G泛在高地”为标签,兼顾许昌在人文、旅游方面的优势,建设体现“高端、绿色、智能、融合”精神的创新型宜居小镇,打造叫响全国的“5G泛在之都”。

信息采集,全员参与,我市成立全省首个“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由“数字之眼”、信息采集员和市民群众共同采集信息,及时上报和解决问题;数据资源,全面整合,我市建成投用全省第一家政务云计算中心,涵盖了公共安全、政务、医疗、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社保等多项智慧应用,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日的许昌,不仅散发着曹魏故都的古风古韵,还在城市面貌、城市内涵、城市功能等方面不断创新。美丽、宜居的许昌,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