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汉杰) 临近年底,不少企事业单位陆续组织员工进行了体检。您读懂体检报告了吗?了解体检报告中的数字给出的潜在警示信息吗?11月11日,记者请教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孙文娟,让其解读体检报告。
小箭头“抱团儿”出现要当心
11月11日一早,在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待体检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我甘油三酯偏高,要紧吗?”当日,前来领取体检报告的市民贠德鑫找孙文娟咨询。
“这主要和您日常饮食有关系,不过您超标不是特别多。”孙文娟建议他控制饮食,一周之后到医院复查。如果指标正常了就没问题,但平时一定要注意吃饭清淡点儿,不要太油腻。
“在多项检查里,单个出现的小箭头通常不要紧,‘抱团儿’出现的需要体检者引起重视。”孙文娟说,在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变化的,往往是血液疾病的征兆。
在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单项偏高的,不完全能够提示问题,但同时偏高的,多半是肝功能损伤的表现,需要及时干预;超过一半的体检者会在呼气试验中被查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如果同时伴随一项或多项胃功能检查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杀菌,反之无须特别处理。
肿瘤标志物检查仅供参考
肿瘤标志物指标是肿瘤筛查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体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那么,如何看待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偏高?
孙文娟表示,肿瘤标志物指标容易受个体差异和实验室误差影响,也容易受体检者前几天的饮食、睡眠和用药情况影响,肿瘤标志物指标偏高与罹患肿瘤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同时,特定人群,如孕妇、肝病患者、消化病患者,本身就存在某一项肿瘤标志物指标偏高,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患了肿瘤。
她建议,如果出现一项或几项指标偏高的体检者,两周或一个月后再复查一次,如果是持续或成倍增长,就要高度重视。孙文娟说,总的来说,肿瘤标志物检查只是一种初筛手段,只能提供有限的参考价值,后续需要CT、核磁共振等更加精准的检测手段,而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测。
绝大多数小结节都是良性的
同样备受体检者关注的还有各种小结节,比如肺小结节、甲状腺小结节和乳腺小结节等。不少体检者害怕小结节不久后或许就变成恶性肿瘤。“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在临床上,绝大多数小结节都是良性的,体检者无须手术,只要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随访观察就可以了。”孙文娟表示。
小结节是否为恶性肿瘤与体积和形态有关。如肺小结节,直径超过8mm的要重视,磨玻璃状、枫叶状的要重视;如甲状腺小结节和乳腺小结节,直径超过10mm的要重视,边界不清的、形态不规则的、钙化的、血供丰富的要重视。
孙文娟表示,有不少患者发现有结节后,不由分说就想“一刀切”,这种做法不可取。8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符合手术指征。
保存好体检报告以备对比
在拿到体检报告之后,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将体检报告随手一扔。事实上,体检结果没有异常,不代表身体没问题。
孙文娟表示,即使体检报告上的数据在正常范围内,但并没有反映其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因此,看体检报告不只看有没有病,还要看有没有得病的风险。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处于致病边缘。
体检结果正常,体检者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体检只是反映当下的情况。她建议把每年的体检报告保存好,在新的报告出来后,结合前几年的一起解读,看看指标的变化趋势。这样通过纵向对比,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