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寒夜里 那些辛勤的身影 那些温暖的故事

12月10日晚,辅警扈文龙在市区文峰路与八一路交叉口指挥交通。

扫二维码观看 寒夜温暖故事

记者 孙学涛 李嘉 文图

【编者按】 街上车水马龙,交警要站在寒冷的街头维持秩序;有人身患疾病,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早已严阵以待;您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窗欣赏城市的美丽夜景,公交车司机却要全神贯注地驾驶车辆;您点点手机,外卖小哥会顶着寒风把美味佳肴送到您的手里;有人流浪在外,但他的温饱始终有人牵挂;子夜时分,还有摊贩、店主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迟迟不愿收摊儿和关店门……

许昌和其他城市一样,被灯火照亮的夜晚既收获幸福、快乐与生命,又面对艰辛、疼痛甚至死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同时必须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在眼泪掉落的地方,希望会蓬勃生长;在寒夜来临的时候,温暖会不期而至。辛勤的身影背后,有很多温暖的故事发生。

12月10日18时至11日1时许,记者撷取莲城夜幕下几个温暖故事,以飨读者。

时间:12月10日18时

交警的一个工作日 有时有25个小时

“嘀——”随着一声哨响,许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机动勤务大队副大队长孙会兵、辅警扈文龙的值班工作开始了。

12月10日18时,晚高峰,他们在市区文峰路与八一路交叉口维持交通秩序。孙会兵站在西北角维持非机动车秩序,扈文龙站在路中间指挥机动车。

“今晚不太冷。”半个小时后,扈文龙被同事接替,走下岗跺了跺脚说,“前几天冷的时候,工作一会儿就手脚冰凉。”

扈文龙戴着一副眼镜,文文静静。今年31岁的他,毕业于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他本来是个学艺术的“文弱书生”,2017年年底考入许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当了一名经常冲到事故现场的交警。

扈文龙主班时工作时间是早上7时至次日早上7时,但有时候不能按时下班。

许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机动勤务大队的主要工作是,维持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的交通秩序,以及处理突发交通事件、支援重点交通现场。

“有时候,刚端起饭碗,突然出现紧急情况,就要扔下饭碗立即出警,出警回来饭都凉了;快下班了,突然出现紧急情况,出警回来已经超过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扈文龙笑着说,“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工作日有25个小时。”

前几天,许昌至漯河临颍的一条道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他们立即前往现场支援。“那就没点了,干到啥时候算啥时候。”扈文龙说。

“下雪了,我们在雪里,是‘雪警’;下雨了,我们在雨里,是‘浇警’!”扈文龙说,“天气越恶劣,越需要我们冲到一线维持秩序。在雪里推车,在雨里排水,是交警的‘日常工作’。”

“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并不觉得辛苦。和很多同事一样,有时候三四天和孩子打不了一个照面,感觉对不起孩子。”扈文龙说,他的孩子三岁多了,特别喜欢跟他在一起,常常骄傲地对小朋友说“我的爸爸是警察”。

时间:12月10日20时

急诊科医生时刻准备 为生命争分夺秒

12月10日20时,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灯火通明。忙碌的医护人员和前来就诊的患者,身影交织在一起。这里有两种表情: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医生和护士的冷静沉着。

“医生,帮我看看腰,有点儿疼,刚才被一辆电动车的车把撞了一下。”一名女性患者焦急地催促着值班医生梁昌伟。

梁昌伟开完前面一名患者的诊断书,立刻为这名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有些淤青,保险起见给肾脏做个彩超。如果没啥问题,涂些红花油就行。”梁昌伟一边说,一边给她开检查单。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赵香玲说,今年54岁的副主任医师梁昌伟是他们科值一线班年龄最大的医生。

“医生,我的孩子刚才摔了一个跟头,快给看看!”梁昌伟刚拿起杯子又赶紧放下。

“今天晚上不算太忙,忙的时候一口水都顾不上喝。”赵香玲说。

此时,另外几个房间,同样人来人往。在输液室,23岁的护士丁鑫正为一名发高烧的小患者输液。安抚小患者时,这个1.83米的壮小伙儿尽显柔情。叮嘱了小患者母亲两句注意事项,他被其他患者叫了过去。

赵香玲说,丁鑫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年龄最小的医护人员,入职一年多,经常因出诊搬运病人累得腰酸背痛。丁鑫笑着说:“早已习惯了。大家都处于这种状态,没啥好抱怨的。我年轻,明天上午8点下班回去睡一觉就缓过来了。”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与梁昌伟、丁鑫的每次对话时间未超过2分钟,只能利用没有患者的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交流。

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1个小时内,记者看到,1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穿梭在科室和床位之间。他们是一群与死神赛跑的人,时刻准备着为生命争分夺秒。他们看见过无数个黑夜的来临,同时竭尽全力让每一名患者可以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时间:12月10日21时

夜班车长的胸前 戴着一个“笑脸”

拖地板、抹扶手、擦玻璃,12月10日21时,夜班2路公交车车长刘令超在明亮的车厢里忙碌着。

“不辛苦,习惯了!”将车停在许昌火车站公交枢纽,刘令超将车内卫生打扫了一遍,又认真查看了一遍座椅上有没有乘客遗落的物品,然后坐下等待发车。

他的左胳膊上别了一个写有“安全员”字样的标志,右胸前戴着一个黄色的卡通笑脸。

47岁的刘令超当公交车司机已经10年,驾驶夜班公交车也有3个年头儿了。按照排班,轮到上夜班,他要跑8个晚上,16时上班,23时最后一班车发车。根据安排,他从许昌火车站公交枢纽出发,前往永昌大道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一趟耗时55分钟。

“只要发车,不管车上有几个人、道路多难走,都要跑到终点站。”刘令超说,他年轻时是“暴脾气”,但自从当了公交车司机,脾气越来越好。“难听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好听的话,记在心里。心气平了,路也就平了。乘客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前不久,刘令超驾车行至八一路魏都公安分局附近。车停好后,一名老人站在车门外,眼神呆滞,一声不吭。他赶紧下车查看,发现这是一名患了偏瘫的老人。他帮老人将一只脚放在踏板上,然后扶住老人的身体,几乎是将老人抱上了车。老人坐好后,嘴里嘟嘟囔囔。旁边的乘客凑近一听,赶紧给刘令超“翻译”:“谢谢!他说‘谢谢你’。”

截至目前,刘令超已连续三年因为无投诉、无事故被评为优秀车长。

刘令超的妻子下岗后一直打零工,大女儿刚毕业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小儿子在读小学。“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干咋办?”他说。

这时,一名带着行李的乘客在车门前探着身问:“师傅,啥时候走?”刘令超赶紧上前,笑着帮乘客把行李提上车,说:“马上走!”

他胸前的卡通笑脸在灯光的照耀下,特别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