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志勇
核心提示
距离禹州市鸿畅镇堂沟村仅数公里的山底吴村,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老家。昆仑寺壁画与吴道子有无关系,描摹了怎样的场景,出自何人之手?
保存较完整的地上古代壁画
昆仑寺距画圣吴道子故里仅数公里
对于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禹州市鸿畅镇堂沟村的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大家都是“鸿畅人”。
“过去,昆仑寺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气!”站在昆仑寺前,鸿畅镇李楼村村民王迎宾语气坚定地说,“昆仑寺又称观音堂,以前每月初一、十五香客有很多。昆仑寺壁画,很多人说是画圣吴道子画的,珍贵得很!”
“丹青留后世,画圣著千秋。”吴道子故里在鸿畅镇山底吴村,位于堂沟村东南数公里。12月10日,记者在山底吴村参观了画圣吴道子纪念馆。该馆大门两侧有石狮把守,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宏伟气派;大门上方有写有“画圣吴道子纪念馆”字样的匾额,门内两侧山墙上有四大天王的素描画像。
记者进入该馆,看到院子两侧皆是碑刻:西侧多是赞扬吴道子绘画技艺高超的书法碑刻;东侧则有很多按吴道子原画制作的碑刻,如《关王辞曹操之图》《八十七神仙卷》《万国咸宁》等,还有吴道子画像碑刻。该馆正殿由于大门紧锁,记者未能进入。透过门缝儿,记者看到一尊吴道子金身塑像。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唐代,宗教壁画盛行。唐开元年间,吴道子以擅画被召入宫廷。他擅画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其精于佛道、人物壁画创作。其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画风,被唐代以来的许多画家效仿、借鉴。
经专家鉴定,昆仑寺壁画创作于清代中晚期,是迄今为止许昌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地上古代壁画。生活在唐代的吴道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清代的昆仑寺壁画有交集。那么,就画风而言,昆仑寺壁画呈现出怎样的风貌?
颇具“吴带当风”神韵
既描摹“朝佛盛况”,又记录“现实生活”
“当年,我们赶到现场发现,壁画所处环境很差,随时有损毁的危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主任杨蕊回忆说,昆仑寺东、西山墙上的壁画大小对称,高3.8米、宽4.55米,其中西山墙上的壁画描摹的是“朝佛盛况”,东山墙上的壁画记录的则是“现实生活”。两幅古代壁画以工笔彩绘人物(各有30人左右,神情各异、形态逼真)、花卉、山石为主,画风细腻,线条充满张力,无重笔、余笔、败笔,足见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昆仑寺东山墙上的壁画为《说法图》:堂内数个几案上摆放着《春秋》《诗经》书卷;一位长髯抚胸的老者端坐于太师椅上,一位美妇人侍于身后,右有两名宦官侍立,左有佛祖身姿微侧坐于榻上,有罗汉站于榻旁;堂内外的少男少女服饰高贵典雅,或相向而坐,或面中站立、凝神静听;侍女端茶数盏,候于堂侧;廊外,众罗汉伫立注目;曲廊背景,丛树相映。昆仑寺西山墙上的壁画为《朝佛图》:左侧松枝横斜,佛祖闭目悟禅于莲叶之上,有几朵莲花陪衬;右侧侧坐于金毛犼身上的观音有20多位罗汉簇拥,近身有诸天王保护,还有众比丘尼环侍,其中尤以六臂天王威猛、生动。
“昆仑寺壁画保存较完整,人物造型生动,比较难得。”杨蕊表示,昆仑寺壁画有“吴带当风”神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清代民间画工所绘
使用矿物颜料绘制,保存时间较长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较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古代壁画多出现于石窟、墓室或寺观。据专家鉴定,昆仑寺壁画创作于清代中晚期。
“古代壁画一般分为墓葬壁画、石窟壁画、寺观壁画三类。古代壁画以前一般使用矿物颜料绘制,后来才使用化工合成的颜料。由于使用的是矿物颜料,所以昆仑寺壁画保存时间较长。”杨蕊介绍,河南发现的古代壁画多是墓葬壁画,所属朝代比较多。这种地上古代寺观壁画由于很稀少,所以十分珍贵。据专家推断,昆仑寺壁画创作于清代中晚期,为民间画工所绘。
杨蕊说,昆仑寺壁画以白描淡色表现人物、植物、花卉、山石等,人物众多且神态各异、形态逼真,布局疏密有致、比例协调,线条飞扬流动、充满张力,可谓古代壁画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