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晨 通讯员 路晟
按照规划,S219线与S237线在鄢陵县境内路段升级为G230线,全长约41.726公里。这41.726公里是我市主要的货运通道。近年来,随着车流量迅速增长,该路段的路域环境损坏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因此,我市自2017年开始对其进行提升改造。
12月12日,记者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获悉,G230线许昌境改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年底前将实现全线通车。
主体完工,已具备通车条件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G230线许昌境改建工程最东端——许昌市与周口市扶沟县交界处,发现这里的沥青路面已经铺设完成,标志、标牌都已安装到位,各种交通设施齐全。车流量虽然很大,但井然有序。
“我们面前这座大桥叫大浪沟桥,桥东是周口市扶沟县界,桥西是许昌市界。我们负责的工程从这座桥的最西端开始。”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长江告诉记者,G230线许昌境改建工程自2017年开始,目前除位于鄢陵县彭店镇双洎河上的两座桥正在抓紧收尾外,其他工程均已完工并具备通车条件。
“我们是今年8月份开始建设这两座桥的,桥面原来宽15米,扩建后宽24米。目前,桥板已全部吊装完毕,就剩铺装桥面了。”在双洎河一座未完工的桥上,张长江介绍。
记者看到,这里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10多名工人正在大型机械的协助下,有序地开展整体铺装前的准备工作。
李伟峰是一标段项目经理。正忙着指挥工人的他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等原因,两座桥的建设进度受到不小的影响。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他们每天都组织数十名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
其中10多公里路面
采用“变废为宝”的新型材料
“目前,除这里外,其他地方已经能正常通行。”听李伟峰介绍工程进度后,张长江告诉记者,G230线许昌境改建工程起点位于G230线(原S219线)许昌市与开封市尉氏县交界处,沿S219线、S237线自北向南穿过鄢陵县彭店乡、该县城区、马栏镇、张桥镇等镇,至S237线许昌市与周口市扶沟县交界处,全长41.726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
张长江还告诉记者,整个工程中的10.742公里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的标准建设的,其余按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的标准建设。
“这10.742公里一级公路从机西高速公路鄢陵出站口至鄢陵县北环路,是整个工程的一个亮点。因为这部分路铺设的是橡胶沥青这一新型环保材料。”张长江说,新型橡胶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抗老化性、抗疲劳性、抗水损坏性都优于沥青,从而大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使得道路的养护费用明显降低。
另外,新型橡胶沥青大量使用废旧轮胎,既节约了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每年,我国的废旧轮胎数量惊人。这样‘变废为宝’的建设模式如果能推广应用,必定利国利民。”张长江说,我市与河南省交通厅签订了科研成果推广协议。签订相同协议的还有平顶山市和新乡市,但我市是最先实施的。
年底前将实现全线通车
“我刚跟李伟峰沟通了一下,两座桥年底前完工应该不成问题,届时能实现全线通车。”张长江告诉记者,G230线许昌境改建工程是我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该工程完工后,将解决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等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许昌的交通区位优势,提高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整体在鄢陵县境内,建成后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将起到不小的作用,同时将方便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改善其出行条件。
此外,该路将成为我市主要的货运通道,为周口和开封方向来的过境货车提供不小的便利。
“以前路面坑坑洼洼,我们开车时提心吊胆。如今路平了,也顺了,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方便了不少。”在当天的采访中,很多货车司机提到了该工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货车司机王建宇经常往来于周口和许昌。他告诉记者,他以前开车拉货走G311线鄢陵段,也就是现在的花都大道。后来,因为道路提升改造,不允许大货车通行,他改走S219线和S237线。
那时路况很差,路面全是坑,破损严重。如今,路又宽又平,十分顺畅。“期待它全线通车,到时一定更便利。”王建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