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培 孙学涛
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幢幢精致的农家小楼排成行,一棵棵挺拔的果树栽满院前屋后……12月6日,时值冬日,但一走进长葛市南席镇杜庄村,仍能感受到勃勃生机。
“如今,每家每户门前的路面都被硬化,LED路灯照得村里亮堂堂,村民晚上出行再也不用摸黑儿了。”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许辉笑着说。
“前些年可不是这样。”2003年开始担任杜庄村党支部书记的何保军说,“前些年,杜庄3个自然村之间只有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晴天满街尘土,雨天两腿泥巴。变化,就发生在许书记来了后!”
2015年年底,因先前派驻杜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生病,许辉被许昌无线电管理局派驻杜庄村,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一过完年,许辉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先对村里的路面进行硬化,解决百姓的出行问题。他们先从主路开始,对下辖的贾庄、何庄、杜庄3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修成一条宽4.5米、长4.5公里的水泥路。
“主路修好了,排前路能不能也修一修?”许辉与何保军商议,只要有3户以上居民居住的路段,都要硬化。2017年,通过多方努力,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许辉为杜庄村争取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15万元,修成了宽3米、长6公里的排前路。
到了2018年6月,许辉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把有2户或者1户居民居住的宅前路也修好了,路面3米宽、1200米长。至此,村里的所有路面都完成了硬化,户与户、村与村彻底实现了连通。
“出门不带灯,头上碰个大窟窿。”路修好后,晚上村里依然黑漆漆的,老百姓的口头禅刺痛了许辉的心。
“还得装路灯。”许辉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和协调来的资金,在村里架设了12000米电缆,装了145盏LED路灯。
“灯装好后,夏天,孩子们在路灯下玩耍,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下棋,老太太跳起了广场舞。”许辉说。
走在杜庄村的大街小巷,记者注意到,每家每户门口都贴着一张卡片,上面写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红色字样,异常醒目。卡片上还印有许辉的照片和姓名。
原来,这是村“两委”干部商议后,贴在每家每户门口的便民卡片。百姓只要有困难,就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
“有时候半夜12点,还有村民反映问题。许书记只要接到电话,二话不说,‘第一时间’着手解决问题。”何保军说。
在许辉的指导下,杜庄村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2017年12月,他们新建村委办公楼和文化广场;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了美丽乡村岗、移风易俗岗、便民服务岗、扶贫攻坚岗、流动党员岗等9个不同岗位,并通过个人申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程序设岗定责。
该村村民何建伟起初在长葛市开设无缝钢管厂。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劲头越来越足,他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在村里开设了分厂,吸纳贫困户就业。同时,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已成为预备党员。
不止无缝钢管厂,如今,杜庄村的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杜庄村有木材加工户50多户、养殖场2家、挂面厂1家、钢管厂1家、洁具厂1家、农业合作社4家、园林绿化公司5家、机制木炭厂3家。在村里的主路团结路两侧,自主创业的商户已近30家。
“一个村跟镇上一样热闹。”贫困户贾记亭平时负责打扫街道卫生,同时捡拾各种废品,“加上政策帮扶,年收入有3万多元,脱贫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谈及下一步打算,何保军说,杜庄村已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预备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还要在道路两旁、院前屋后种上软籽石榴树。
“来到这里的初衷就是为百姓多办些实事,让大家有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16年年底,我们已经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如今,村里的贫困户也在一个个脱贫。我们正在努力,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杜庄村父老乡亲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许辉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采访杜庄村,最大的感受是杜庄村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前,走在杜庄村的大街上是“晴天满街尘土,雨天两腿泥巴”。如今,全村的主要街道都得到硬化不说,排前路、宅前路也得到硬化,极大地方便了每家每户出行。以前,“出门不带灯,头上碰个大窟窿”。如今,LED路灯将黑夜的村庄照得亮堂堂。
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力发展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木材加工户和草皮种植户,以及养殖场、挂面厂、钢管厂、洁具厂、农业合作社、园林绿化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在村里涌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杜庄村下一步的发展势必会更好。
一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既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得益于杜庄村干部群众的实干精神。乡村振兴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实实在在付出方能让百姓得实惠、享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