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通讯员 张帆)今年8月20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寻找村宝”——河南省首届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启动。志愿者作为“寻宝使者”,负责寻找具有文化技艺、文化符号的能人,助孤济困、向上向善的爱心人士及有传说、有故事,德高望重的乡贤作为“村宝”。这项活动将持续至12月底。目前,我市开展情况怎样?12月12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
据了解,“寻找村宝”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把该活动作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截至11月底,全市5个县(市、区)共有371人、37个团队在文化和旅游部志愿服务平台注册成为“寻找村宝”志愿者和志愿者团队。通过“荐宝”“赛宝”“荟宝”活动,有关部门遴选出试点村“村宝”75人,完成30名“最震撼村宝”“最感动村宝”“最出彩村宝”的评选。
如何让“村宝”这颗文化种子生根发芽,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创文化”转变?我市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村宝”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
一是在培育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开办培训班的方式,提升“村宝”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文艺水平。二是在作用发挥上下功夫。将“村宝”纳入“三员工作制”(即村文化管理员、专职文化协管员、文化辅导员),推动基层文化工作向高品质、高水平发展。三是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引领“村宝”扎根乡村沃土、发挥作用,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效能提升的重要基础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