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关注

市社会福利院职工张凤云和爱人与6个福利院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3年多来,张凤云无私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该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一对“爹妈”6个娃 浓浓亲情跨越血缘

张凤云喂小童谣喝奶。

记者 毛迎 文/图

核心提示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就像这首歌唱的那样,对每个人而言,家都是最温暖的港湾。

为了让孤残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016年,许昌市社会福利院筹备“莲城家园”类家庭养育项目。在福利院工作了9年的张凤云同爱人一起,与6个福利院的孩子组成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却温暖幸福的“家”。3年多来,张凤云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这群可爱的孩子身上。今年,这个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这个特殊的家庭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家庭成员之间如何跨越血缘和睦相处?12月17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家有6个娃,妈妈忙起来总是一路小跑

“奶粉、尿不湿、秋衣、秋裤……”当日9时许,记者来到张凤云位于市社会福利院的“家”时,她正拿着一个大塑料袋,往里面装小孩儿的衣服、食品和用品。1岁9个月的小童谣最近咳嗽不止,张凤云每天悉心照料、按时喂药,但小童谣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市社会福利院社工科科长苏琦博准备带小童谣去市中心医院检查一下。考虑到孩子可能要住院,张凤云赶紧为她收拾所需物品。

“小童谣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身体特别弱。冬天一咳嗽,就会呼吸困难,嘴唇发青。”收拾完东西,张凤云又拿来一件红色棉衣,麻利地穿到小童谣身上。“妈妈……”小童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张凤云,嘴里发出亲昵的呼唤声。

不过短短几分钟时间,张凤云就收拾妥当,抱着小童谣出门了。由于家里还有其他孩子需要照顾,张凤云暂时无法脱身,福利院的一位护理员接过小童谣,和苏琦博一起带她去医院。

依依不舍地送走小童谣,张凤云开始收拾屋子,整理孩子们的衣服、玩具。这是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客厅里沙发、电视机一应俱全。厨房的装修风格简洁清爽,灶台上一尘不染。餐桌上摆着果盘,里面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除了张凤云夫妻的卧室外,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分别住一间卧室,另外一间里面铺了地垫,摆着滑梯、玩具等,显然是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你家真干净。”参观了一圈儿后,记者由衷地感叹。

“家里有6个孩子,得不停地收拾。我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们穿衣服、梳头、洗脸,安排他们吃早饭。送走上学的孩子后,还要准备午饭、晚饭,一忙起来,我经常是一路小跑……”张凤云说。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孩子回归家庭更幸福

像很多家庭一样,张凤云家的墙壁上也贴着一张张奖状,大部分是大女儿小雨(化名)获得的。

“我家有6个孩子,老大是女孩儿,13岁,正上初中,可聪明了,在学校经常得奖状;老二是男孩儿,10岁,和老大一样,上的是寄宿学校,周末回来。老三和老四在福利院里上学,就在旁边那栋楼上。每天早上,我都要把他们送过去,放学后再接回来。还有两个小娃娃都是1岁9个月,我天天带在身边……”张凤云一边忙着做家务,一边向记者介绍她的家庭成员。提起孩子,她脸上笑开了花。从孩子的性格、爱好到学习成绩,她如数家珍,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在张凤云家精心布置的照片墙上,贴着他们一家人的合影。最小的两个孩子分别坐在爸爸、妈妈怀中,其他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画面温馨和谐。

张凤云是建安区苏桥镇人,2007年开始在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岗位上工作。2016年,张凤云到了退休年龄。当时,市社会福利院正在筹备“莲城家园”类家庭养育项目,招聘热心公益的爱心父母。张凤云得知这一消息后,怀着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爱和不舍主动找到院领导。她说,她的一双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她习惯了照顾福利院的孩子,希望继续陪伴他们,看着他们快乐地成长。

“我退休之后一天都没休息,直接来到这儿和这几个孩子一起生活。”张凤云说。张凤云每天围着这些孩子转,给他们做饭,为他们洗衣服,送他们上学,用慈母般的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张凤云的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也会承担起爸爸的责任,喂小一点儿的孩子吃饭,辅导大一点儿的孩子学习,陪孩子们玩耍。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们的爸爸……

“3年多了,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们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这几个孩子变得开朗了,对我这个妈妈也敞开了心扉,都愿意对我说心里话。”张凤云说。今年4月份,张凤云的儿媳妇生孩子,她请假去医院照顾儿媳妇。13岁的小雨几乎天天给她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家,还说她和弟弟、妹妹想妈妈了。

“福利院‘莲城家园’类家庭养育项目共招聘了3对爱心父母,组成了3个家庭。张凤云家庭的孩子与父母相处得最融洽,亲子关系建立得特别好。”许昌市社会福利院特教部主任辛敏说。

虽非亲骨肉,胜似父母心

10时30分左右,苏琦博带着小童谣回来了,张凤云赶紧上前把小童谣抱在怀里。“医生检查了一下,说小童谣不用住院治疗。”听到苏琦博这么说,张凤云松了一口气。她把小童谣放到带护栏的小床上,麻利地冲了180毫升奶,又把小童谣抱起来喂她喝奶。

小童谣躺在妈妈怀里,双手捧着奶瓶,一边美滋滋地喝着奶,一边晃动着小脚,眼睛还紧紧地盯着张凤云。那种安心、悠闲、幸福的样子,和其他被母爱滋润的孩子没两样。

11时许,张凤云的丈夫苏建立把在福利院上学的两个孩子接回了家。

张凤云穿上围裙走进厨房,拉开冰箱门拿出豆角、胡萝卜等蔬菜,开始洗菜、做饭。“中午时间比较紧张,我给孩子们做三丁捞面。他们吃完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上学。等周末两个大一点儿的孩子回来,我给他们包饺子、炖排骨,改善生活。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包饺子的时候小雨都能帮我擀饺子皮儿了……”张凤云一边忙碌,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干净整洁的家、勤劳慈祥的父母、美味可口的一日三餐、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在张凤云家里,记者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浓郁的亲情。

“福利院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很容易满足,但是他们内心对家庭、对父爱和母爱有着比较强烈的渴望。‘莲城家园’类家庭养育项目尝试让孩子回归家庭,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很有益处。”苏琦博说。他表示,有一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张凤云家庭的老三圆满(化名)原本性格非常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在张凤云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不再胆怯了。这说明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变得自信了。”对于圆满的变化,苏琦博深感欣慰。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却亲如一家人。张凤云做到了把福利院的孩子放在心上、养在身边,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群让人心疼的孩子。

“孩子们都很懂事,放学回到家,进门就喊妈妈、爸爸。我感觉我们就是一家人。”苏建立说。

“福利院的孩子都遭遇过不幸,能成为他们的妈妈,守护着他们,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我很开心,辛苦和劳累都不算啥!”张凤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