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关注

信息灵、行动灵、反馈灵、服务灵,四个“灵”深入人心

晨报热线2770000,等您来振铃!

2020年,本报热线将继续架起与读者互动的桥梁,回应民生所需,传递社会温暖

2019年12月,南海街与陈庄街交叉口,车辆有序通行。记者 贾同岭 摄

记者 贾同岭

核心提示

“喂,你好!这是许昌晨报的热线电话吗?衙前街路面上有很多油,导致不少人滑倒,你们快来看看吧!”“我家有一名八旬老人,请问如何申领老年人高龄补贴?”“今年我家的苹果树结的果实太多了,吃不了,我想让市民帮忙摘摘,免费品尝。”

热线电话是报纸和读者互动的纽带,也是市民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晨报热线2770000响个不停,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反映热点、难点,分享生活感动。热线记者立即行动,采访市民,联系相关部门,给读者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并将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晨报热线2770000代表着晨报人的追求:信息灵、行动灵、反馈灵、服务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期待您的来电。

整天东奔西跑,回应民生所需

一份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最吸引读者的是本地新闻。市民最关心,也是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民生新闻。为了拓宽新闻渠道,也为了更好地与市民互动,晨报热线2770000应运而生。经过不断摸索,晨报依托热线电话常设的栏目有《市民热线特别行动》《我在新闻现场》《便民热线》等。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晨报热线2770000响个不停,线索登记本用了一本又一本。新闻线索五花八门,其中投诉类、建议类的居多,内容涉及小区环境卫生、游园公共秩序、物业服务、噪声污染、交通出行、路灯不亮和商品质量等问题。

下水道堵了、暖气不热、路灯不亮、井盖没了……这些线索看起来都是家常琐碎的事,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就是大事、难事。读者打来电话向晨报反映问题,就是对晨报的信任。为此,晨报要求热线记者认真接听每一个热线电话,并根据新闻线索,派出精兵强将赶赴现场采访。

今年年初,热线记者特别关注集中供暖,深入多个庭院、小区居民家中探访,遇到暖气不热的状况,积极联系热力公司、物业公司和供热办,帮助读者排忧解难;同时,全程跟踪市区供暖管线升级改造重点工程,通过《我在新闻现场》栏目,对读者应知、未知的供暖工程信息进行全方位报道。

针对读者打来的投诉电话,热线记者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现场采访、拍照,掌握最新、最准确的事实,然后形成舆论监督稿件。这些稿件大多通过《市民热线特别行动》栏目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汽车南站附近为何设围挡?》《油污“侵占”衙前街,路人频繁滑倒》《塔东路北段近百米长路面,垃圾数月无人清运》《增设围墙,文峰游园为何一分为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周边停车位紧张》《宏腾路上黑漆漆,路灯几乎没亮过》《花2500元办的健身年卡 只用了两次不能退?》等。这些报道回应了民生所需,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搭建沟通桥梁,促进问题解决

读者通过晨报热线反映的问题,涉及道路、绿化、城管、路灯等方面。它们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记者采访后将相关问题反映至政府部门,给市民和政府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得下情上达,促进了问题早日妥善解决。

12月19日,市民陈先生开车经过南海街与陈庄街交叉口。看到前方红灯亮起,他停下车耐心等待,让行人从斑马线上安全通过路口,现场交通秩序井然。

陈先生说,这个路口是今年新修的,起初没有设置交通标示和红绿灯,行人和车辆抢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他便给晨报打电话,呼吁尽快完善该路口的交通设施。热线记者先后两次对该路口进行了报道,并与道路建设方和东城区市政管理中心联系、沟通。在该路口尚未通过最终验收的情况下,考虑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及时在此处设置临时红绿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游园虽然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但经常出现私家车的身影,存在安全隐患。热线记者在接到读者的投诉后,先后来到八龙游园、清潩河游园、饮马河畔等地采访,发现有私家车“飞入”游园,绿地被肆意破坏,随后形成了《路障被人为挪动,私家车“蜂拥而至”》《游园不是停车场,岂能任性乱停放!》《我市正在立法,将重拳治理游园乱停车现象》等稿件,为城市文明建设鼓与呼。

万达广场开业后,门前的许都路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既影响市容,又存在安全隐患。热线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市民、交管部门和市政部门,积极寻找解决此问题的“药方”。最后,多部门协同商议,在许都路上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缓解停车难。

讲好许昌故事,放大莲城正能量

晨报《热线》版还有一个不起眼儿的栏目,那就是《便民热线》。它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给读者解决生活难题。该栏目虽小,但内容都是“干货”,如租房如何开具发票,如何更换残疾人证,府西路停车位为啥取消,老人能否申领高龄补贴,住院护理扶助金何时申请等。这些“干货”给市民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晨报的《便民热线》栏目很不错,短小精干,给我们解答了很多问题。”晨报读者孙春华说,热线记者既替读者向相关部门咨询政策问题,践行了晨报“做市民有用的新闻”的理念,又替职能部门解释了相关工作,可谓一举两得。

信息灵、行动灵、反馈灵、服务灵,晨报热线2770000开通多年,四个“灵”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晨报热线越来越“热”。市民拿起电话不仅反映生活难点和热点,还分享感动和快乐。

建安区河街乡双龙村的刘先生有几十亩果园,今年苹果卖不出去,于是打来电话说“今年苹果不卖了,请大家帮忙来摘,免费吃”。新闻见报后,摘苹果的市民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一天最多有67人,可把我忙坏了。”刘先生说。

禹州市郭连镇四府王村今年葡萄大丰收,却遇到滞销难题。驻村的许昌高中教师王金刚,每次回许昌总会在学校门口推销葡萄。热线记者以《驻村的许昌高中教师“回娘家”卖葡萄》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很快,助力乡村振兴的市民纷纷来买葡萄。“以前,我们拉着葡萄满世界找销路;现在,都是爱心人士来我们村抢购,葡萄很快就脱销了。”王金刚说。

一年来,热线记者和读者一路走来,每篇报道都力求贴近、贴紧、贴实百姓生活,关注关心民生,反映民情民意。2020年,希望读者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困难、困惑和感动告诉晨报。热线记者将继续与您同行,欢迎您多多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