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线

学院路与新东街交叉口

斑马线旁的隔离带开口能大一些吗?

隔离带开口太小,一次只能通过一辆电动车。记者 贾同岭 摄

12月22日,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770000反映:我在市区新东街居住,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学院路与新东街交叉口是必经路口。但是,这个路口,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开口太小,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不方便。希望相关部门对隔离带开口进行优化。

记者贾同岭核实报道:12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学院路与新东街交叉口,看到学院路西侧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开了4个小口,连接斑马线,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你看看这里,开口是不是太小了?只能通过一辆三轮车。上下班高峰期,行人和电动车混在一起,通行很不方便。”张先生说,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这个路口需要等红灯,但学院路西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隔离带开口,小的只有1米宽,大的也就2米宽。上下班高峰期,排队通过这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甚至停在学院路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新东街上有一家大型医院,不少前往这家医院的人走到这里都感觉很不方便。”路过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隔离带开口较小,市民骑车在这里拐弯也不方便。

“上次有个女的骑车在这里拐弯,由于拐得太急,和后面直行的电动车撞到一起,连人带车摔到隔离带里。”陈女士说。

“这里既然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隔离带的开口就不能大一些吗?”陈女士提出疑问。

记者了解到,该隔离带的4个开口形成时间较长。记者查阅百度全景地图时光机,在2014年7月的地图上发现这里已经有4个开口。在2016年7月的地图上,一辆农用车强行从这里通过,结果被卡在隔离带中间。

随后,记者向东城区市政管理中心和东城区城市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他们说,该路口西侧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带原来没有开口,只有一个几十厘米宽的雨水过道。后来,随着新东街的住户逐渐增多,这里才开了几个小口,并保留了行道树。

“市民建议隔离带的开口再大一些,就得动行道树。现在城市绿化工作十分严格,动一草一木都需要经过规委会。”他们说,目前,该隔离带的4个开口只能维持现状。待这里有新的规划时,他们会将市民的建议反映上去,争取使该路口通行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