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佳倩 王培 通讯员 邓富州
12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襄城县汾陈镇乔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丰举的步伐,来到该村扶贫车间。
20台制作环保袋的机器在同时作业,襄城县应急管理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李克宁正在其中一台机器前检查产品质量。“每一件产品都要精心检查,因为要销往国外。”李克宁说,这里的工人是该村闲余劳动力,有些还是贫困户。
老党员主动补交党费
“2017年以前,我作为代理党支部书记,只能在家里办公。”陈丰举笑着说,2017年李克宁上任前,乔庄村没有健全的党组织,没有办公地点,没有集体经济,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有根才能发展,党组织只有健全了才能发挥引领作用。”李克宁用6个月时间,把该村走了个遍,将每家每户的需求、难处一一摸清。通过陈丰举和李克宁的多方协调,2017年11月,乔庄村通过选举产生了健全的村“两委”。
“村‘两委’换届选举后,要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尤其是老党员的带头作用。”李克宁说,他和陈丰举虚心向老党员及德高望重的前辈请教,准备脚踏实地地给百姓办实事。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党支部。”有了一心为群众办事的党支部,党员都十分提劲儿。有62年党龄的王付听是五保户,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后,主动补交了党费。王付听感慨地说:“新的村‘两委’成立后,我看到了希望。”
“通过6个月的考察,我们发现,乔庄村亟待解决两个问题:道路和公共照明。”李克宁说,“能借就借,能协调就协调。”仅一年多时间,该村就把路修通了,并安装了80盏路灯。
这两个问题解决后,村民给乔庄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新乔庄”,寓意跟过去那个既穷又破的落后村划清界限。
引进扶贫车间,产品远销国外
“来看看我们加工的产品!这些超市用的环保袋,是要销往日本的。”陈丰举和李克宁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该村扶贫车间。
“以前,除了种地、带孩子外,没啥事,也没有额外的收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一天干8个小时,每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正在缝制环保袋的李娜开心地说。
这项工作主要加工超市用的环保袋,只要会用缝纫机就能干,工资按件计算,多劳多得。“我们的产品由襄城县工业园区的企业来收,然后跟他们的产品一起销往日本。”李克宁介绍。
乔庄村扶贫车间,是陈丰举和李克宁通过两个月的多方考察引进的项目。“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对老人和妇女来说,技术含量太高的项目做不成,干重体力活儿也不行。这个项目既简单又省力,比较合适。”李克宁说,他在考察项目的时候,虽然坐过“冷板凳”、受过“白眼”,但从未产生放弃的念头。
这个项目不仅吸收了该村一二十名闲余劳动力,而且每年可以创收5万元。
下一步,陈丰举和李克宁计划扩大该村扶贫车间的规模,设置更多工作岗位;同时,把手工粉条小作坊集中起来,形成集体产业。
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做公益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增长了。于是,陈丰举和李克宁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参与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必须是长期、有规律的,而且是全村人都可以参与的。于是,我们想到办‘爱心超市’,奖励为村里作贡献、有爱心的村民。”陈丰举说,在村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后,他们制定了积分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对该村贡献的大小,村民可以积1分、2分或5分,在分值达到一定数额后,可以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虽然可兑换的物品只是洗衣液、肥皂、热水壶等,但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今年8月21日,在“爱心超市”成立之际,乔庄村人参加了启动资金募捐仪式。王付听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号召捐款,令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除党员外,普通群众和贫困户也加入了捐款的队伍。第一次捐款共筹集资金2350元。
“小超市,大爱心。村民爱党爱家的觉悟大幅提高,乔庄村的前景一片光明。”李克宁说,“村里现在人人争做好事。心齐了,力量凝聚了,大家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记者手记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
记者走进乔庄村村委会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乔庄村扶贫车间。这个200多平方米的车间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村“两委”健全后,该村的首个集体产业,凝聚着陈丰举和李克宁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引进这个项目,李克宁熬了很多夜、费了很大劲儿,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党支部。”老党员主动补交党费,带头为“爱心超市”捐款……从2017年到现在,乔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党支部的健全到党员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到群众自愿参与村庄建设,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有粉条加工产业等好的基础,有可以扩大规模的扶贫车间,全村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不愁富不起来。”对于乔庄村的未来,陈丰举和李克宁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