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新闻深三度

深挖,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许昌宫、景福殿、毓秀台,这些遗址超乎你的想象

记者 张莉莉

核心提示

古装影视剧中,雄伟壮观的皇宫宝殿、古香古色的器皿摆件、宏大秀美的皇家园林,令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

作为东汉建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落于建安区张潘镇的一代帝都是什么景象,又是谁主持建造的?这里的官府民居、街市店铺是否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虽然“许都”已消失1500多年,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史料和文物中了解其当年的神采。

汉末帝都相传为曹操所筑 是其为汉献帝精心打造的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于许。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建安元年八月庚申,迁都许。己巳,帝幸曹操营。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已以听。”

那么,曹操军营在哪里?我市文化名人李彬凯研究三国文化数十年。他认为,曹操军营在颍阴县,位于现在的曹丞相府景区和曹魏古城南大街一带。为避“挟天子”之嫌,曹操将汉献帝安排在离军营18公里的“许都”。

曹操在军营修建府第,处理军国大事。据传,曹操府第坐北朝南,大门前建有牌楼,院内建有殿堂亭台,清幽别致,是文臣武将赋诗唱和、指点江山、宴饮雅聚的场所。

甄庆丰是许昌博物馆原馆长,长期从事三国文化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魏许都故城是曹操为汉献帝精心打造的帝都。“当时,曹操的官职是司空。他正式任丞相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甄庆丰说。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记载:“古城在城东三十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由曹操所筑,今存遗址。”潘元茂所著的《九锡文》云:“遂建许都,造其京畿。”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东汉和三国地图,标注今许昌市方位为颍阴县,标注今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方位为许。

许昌宫、景福殿富丽堂皇,赢得文人墨客点赞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记载:“古城地势雄壮,分内外二城,周围十五里。”内城在外城东南部,面积约为外城的1/4。古城即汉魏许都故城。城内的毓秀台高15米,是汉献帝的祭天之所。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文学博士张兰花在《解读许昌曹魏胜迹》一书中写道:“曹操在原城池的基础上,盖宫室、筑殿宇,建官署府第、修粮仓武库,扩街道、辟园林,使其更加壮观。城内建筑有著名的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毓秀台等。许昌宫是汉献帝临朝听政及后妃居住之所。永始台是许昌宫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建在御花园内。”

魏迁都洛阳后,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多次行幸许昌宫。《元和志》曰:“魏迁都洛阳,宫室武库犹在许昌。”《三国志·明帝纪》记载:“九月行幸摩陂,治许昌宫,起景福殿、承光殿。”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景福殿在许昌古城西南隅也,魏明帝所建,资费值800余万。”魏时,卞兰、韦诞、何偃等人曾写下描述许昌宫和景福殿的诗赋。卞兰的《许昌宫赋》云:“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峨,飞栋列以山峙,长途邈以委蛇。见栾栌之交错,睹阳马之承阿……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绮组发花,翡翠生光,丹草周偶,灵木成行,非窈窕支至贵,孰能升于斯堂。”韦诞在《景福殿赋》中写道:“瞻大厦之穹崇,结层构而高骧,修栋迴以虹指,榱桷骈逼以星罗,轩槛蔓延而悠长。伏应龙于反宇,乘流苏以飘扬……又有外城金涤,诡貌殊姿,列于应门,肃有容威。若乃离殿别馆,灿如列星,又有教坊讲肆,才士步列,新诗变声,曲调殊别。”何偃在《景福殿赋》中有“镇以重台、实曰永始,复阁重围、猖狂是俟,京萸之储,无物不有。尔乃见凌云之层盘,凌虞渊之灵诏,清露襄襄,绿水浩浩,树以嘉禾,植以芳草,悠悠玄鱼,迫使白鸟,沉浮翱翔,乐我皇道”的描述。

由此可知,经过修葺和扩建的许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不仅高厦林立、亭台遍布,而且雕梁画栋,遍植奇花异草,无比富丽堂皇。

曹操藏兵洞扑朔迷离,考古专家两次勘探也难觅其踪

在宗法社会里,祭祀是皇权存在的象征。毓秀台位于汉魏许都故城西南隅,高15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相传是曹操为汉献帝建造的祭天之所,也是汉魏许都故城唯一的地面遗存。

《汉魏故城图》记载,毓秀台前有汉御殿,是汉献帝祭祀前“沐浴斋戒”和临时歇息的地方,还有神厨亭、宰牲亭等存放、准备祭品之处;台顶是祭祀场,四周有青石雕栏,正中耸立着一座庙宇——“玉皇殿”。该庙顶部为圆锥形,地基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毓秀台南端有一个券门,即山门,有99级通往台顶的石阶,寓意登九十九重天叩见玉皇大帝。毓秀台彰显皇权天授的思想和封建帝王的威严。

民间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叫作“说曹操,曹操到”。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说法,叫作“曹操的兵,数不清”。老百姓认为,曹操用兵如神,常不拘常理。他曾设下“疑军计”,并在地下挖藏兵洞(也叫转军洞)。

《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颍川郡叟住许田误坠一洞,行一日不见尽头。叟腹饥,洞中见粟也……子桓父(曹操)制吏屯田,置于颍川郡造一洞,传为数十里,可参驾战车,以窃皇猷,勿晓真耳?”

原许昌市文化局副局长冯明欣和文物科科长史广超告诉记者:“民间传说的45里藏兵洞我们有所耳闻。1993年,在勘探汉魏许都故城的过程中,我们曾根据群众爆料,先后到陈曹乡、湛涧乡等地查找,但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甄庆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昌地理位置优越,人才济济、土地肥沃,把帝都建在这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曹操有个心病,认为这里一马平川,缺少高山、大河作为天然屏障。据说,当时,他在谋士郭嘉的建议下,采取地下用兵之计规避敌人的视线。”甄庆丰认为,足智多谋的曹操应该挖有藏兵洞。“虽然两次勘探均未发现藏兵洞,但并不等于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