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版)
原来爸爸撑起家
如今她成顶梁柱
建安区小召乡屯里村的小娟,今年18岁,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她的坚强,感动了来看望她的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志愿者来到小娟家。不大的小院落非常破旧,个别路面铺着砖,其他地方黄土裸露;3间堂屋的外墙露着红砖;房屋两边的窗户用塑料布罩着,风一吹发出呼啦啦的声响。
“这是小娟的妈妈和爷爷。”屯里村村委会主任王顺江指着蹲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妇女和坐在老年手推车上的老人说。
小娟的妈妈智力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爷爷王炳顺今年已经84岁,因为腿不好,走路靠双拐。
“小娟的妹妹小亚今年12岁,因为家里穷,目前生活在东城区一家孤儿院里。”王顺江说,本来,这个家靠她的爸爸撑着。两年前,她的爸爸因病去世。如今,小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爷爷和妈妈。
在脱贫攻坚中,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志愿者了解小娟家的情况后,心情非常沉重。“这个家真难啊!以后,我们会持续关注,帮他们渡过难关!”许昌星火爱心社团负责人宋凯说。
志愿者给小娟换上新棉衣、新棉鞋,送上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提供的两套图书,又给她的爷爷穿上新衣服,并留下一套新衣服给她的妹妹。
4岁的小晨
被志愿者抱在怀里换新衣服
“阿姨,你们又来了,我好高兴啊!”家在建安区张潘镇张一村的小晨今年4岁,看到志愿者走进院子,高兴地迎上来。父亲去世后,他和两个姐姐寄居在伯父家。
今年暑假,小晨的姐姐小爽没钱上大学,许昌雷锋爱心社团来帮扶,给小晨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小爽上大学了,小晨和他二姐小洁继续跟着我生活。”3个孩子的大伯王广民说,他的弟弟去年因病去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弟媳因无生活能力被小晨的姥姥接走照顾。看到3个孩子孤苦伶仃,他就把他们接到了自己家里。
家里一下子添了3口人,把王广民难为坏了。“家里原本就不富裕,现在是雪上加霜。”王广民说着,忍不住抹起眼泪。
“让阿姨抱抱!给你买了新衣服,阿姨给你换上好不好?”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组织委员常征听到姐弟的情况,眼眶里含满了泪水。她把小晨揽在怀里,心疼地给他换衣服。
“阿姨,你身上很温暖,像妈妈一样。”小晨幸福地依偎在常征的怀抱里,嘴里蹦出这句话。
王广民说,3个孩子都格外懂事,小晨的两个姐姐都会做家务。小爽考上了本科,小洁学习成绩也不错,小晨从不闹人。这让王广民感到格外欣慰。
“这个家庭比较特殊,我们会继续关注。有我们在,坚决不让他们缺少疼爱。”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赵会玲说。
走进张潘镇盆李村的小梦家时,志愿者都震惊了。围墙倒塌,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是用堆砌的砖加上一张木板做成的。
小梦的父亲左手残疾,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母亲去世后,小梦、小倩、小豪姐弟仨被好心的大伯接走了。
“他们的妈妈在世时,治病欠了不少债。我手有残疾,挣不了大钱。为了让孩子们过得好些,俺哥把他们接过去住。”小梦的父亲徐小三愧疚地说。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小梦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今年12岁,品学兼优,期中考试语文考了第一名。小梦家的墙壁上,贴满了她获得的奖状,有“语文竞赛第二名”“三好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等。
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志愿者刘红梅、徐洁给小梦换上了一身新衣服。小梦眼里闪着泪花。
“小梦,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红梅问。
“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成为你们这样的人!”小梦说。
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志愿者邢琳将提前准备好的图书递到小梦手里,她更高兴了。
每天都提劲活着
就怕他们没人照顾
张潘镇后董村的小飞,几年前被不少好心人帮助过。他当时两岁多,身体大面积烧伤。他的父母都患有精神疾病,奶奶生活不能自理,爷爷靠务农养活一家人。
如今,小飞和姐姐小晶都已经上学,沉重的负担让爷爷苦不堪言。“我哪天死了,他们怎么办?我每天都提劲活着,就怕他们没人照顾。”小飞的爷爷说。
屋里冷冰冰的。许昌市老年协会志愿者周冬梅、李艳丽走上前,分别用双手捂住小飞和小晶的手。“孩子,奶奶给你们暖暖手!”
在张潘镇前汪村,市老年协会会长张爱国把棉鞋给小圆穿上,发现鞋子有点儿小,决定换大一码的再送来。“孩子正在长身体,鞋不能小。”张爱国说。
“这次帮助的孩子和老人生活都比较艰难,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志愿者王劲松说。
“因为家庭不幸,这些孩子吃了很多远超同龄人的苦。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些孩子,帮助符合条件的孩子申请救助。”民建许昌市委第六支部主委、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王伟芳说。
当日,志愿者周良等人还给建安区陈曹乡孙拐村的孤寡老人孙文泰和孙国昌送去了棉衣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首批20名孤寡老人和孩子全部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爱将继续。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第二批预计再资助20名孩子。您如果有意参与本次公益活动,或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孩子,请拨打电话4396852或13137880666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