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关注

我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12月28日,在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安区小召乡蔬菜基地,附近村民在忙着采收有机蔬菜。记者 牛书培 摄

(上接3版)

【优势】 我市具有较好的 发展改革基础、 较强的试验意愿 和地方政策保障

谈及我市缘何成为试验对象,王付民介绍,我市具有较好的发展改革基础、较强的试验意愿和地方政策保障,在5项试验任务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优势。

我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三权分置”办法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深入推进。

鄢陵县先行先试,全县土地流转83.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84%,解放农村劳动力30万人,培育发展花木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等1147家,加速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在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方面,我市通过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激活乡村沉睡的要素资源,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在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方面,我市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站点,打通农业信息服务“三农”发展最后一公里。

在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方面,我市探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州市(第一批国家城镇化综合试点)、长葛市(第三批国家城镇化综合试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鄢陵县在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资本化已在全市推广。

在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我市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乡镇、行政村,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标准。扎实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鄢陵县获批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

【措施】 以5项试验任务为重点,多措并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许昌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范围为许昌市全域。鄢陵县作为许昌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先行区。”王付民介绍,根据发展目标,到2022年,我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编制完成市域全部村庄规划;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市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以5项试验任务为重点。

1.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稳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

我市将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的前提下,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慎扩大宅基地使用权对外流转的空间,增加农民土地性财产收益,吸引资本、人才下乡。

2.在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方面,逐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

我市将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渠道开辟农民增收致富途径。总结推广长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鄢陵县土地流转和国土综合整治经验,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模式。

3.在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方面,加强人才入乡创业

我市依托国内、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培育农业领域高端人才,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实施农村双创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各类园区、星创天地、农民合作社、中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等建立返乡下乡回乡人员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着重打造农村创新创业平台。

4.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我市将把产业融合和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5.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是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近的医疗资源。三是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五是统筹城乡社会救助。

“虽然我市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土地改革有制度‘瓶颈’、农村产业带动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度。”王付民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以进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在政策研究、完善机制、勇于探索上下功夫,努力把城乡高质量贯通起来,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