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城事

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让居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 记者 吕正子

12月26日中午,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樊沟社区明泽新苑小区内,76岁的周菊老人坐在家里看电视。她家的面积不大,但房间布置得格外温馨。周菊是樊沟社区的老居民,以前住在低矮破旧的自建房里,条件很差,享受的福利也不多。现在,她不仅住进了新房,而且每月能领1850元退休金,到了年底还能获得2500元社区分红。

周菊老人生活的改变,正是樊沟社区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结果,也是我市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缩影。

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樊沟社区原名樊沟村,现有常住人口2820人,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樊沟村曾是许昌市第一个无地村、第一个村民改市民村,也是第一个取消村民小组的村。十几年来,樊沟社区不断发展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樊沟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达2.2亿元。如何让樊沟人更好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一直是樊沟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思考的问题。

2014年,樊沟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实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旨在切实把清产核资搞实、把权属关系厘清、把集体资产管好用好,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给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改革的每个环节都阳光透明

“改革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的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樊沟社区居民退休股权分配办法》,对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股权权能、产权流转等进行明确。”樊沟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安国明介绍,改革的每个环节都阳光透明,让居民看得到、可参与、能监督。

2018年6月,该社区成立了樊沟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7月,我市为樊沟社区颁发了全市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该合作社成为全市首家登记赋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在股权设置方面,樊沟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家庭为单位发放了家庭股,股权可以出售、转让、继承,并实行以退休居民养老为主、家庭股权为辅的资金分配方式。

如今,樊沟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有股东356户1124人,家庭股金额为3000元。该合作社设有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具体负责日常运营。

积极探索办法多

在樊沟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各县(市、区)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禹州市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第三批试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鸿畅镇涧头河村、御史坊社区,花石镇河东张村等地,分别以土地为股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以界定成员身份、完善制度保障经营性资产分红,以省级扶持资金为基础成立合作社,将资金变股金,促进了居民就业增收,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互利共赢、富民强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让居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居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感、获得感都是满满的。”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培明说,实践充分证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