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五保户感恩扶贫政策 主动当起社区志愿者

□ 记者 毛迎 陈晨

王彩芳帮刘振喜穿上新棉衣。 记者 陈晨 摄

“大伯,你大清早出去忙啥了?”

“闲着没事,我在社区打扫卫生……”

2019年12月30日10时许,鄢陵县大马镇义女社区包村干部、责任组组长王彩芳到贫困户刘振喜家里走访时,却不见刘振喜的人影。拨通刘振喜的电话后,她得知刘振喜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了。

“刘大伯是五保户,本来可以入住敬老院,但他说自己身体还算硬朗,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而且主动当起志愿者。这种精神挺让人感动。”王彩芳说。

崭新的棉衣穿上身,

老人脸上乐开花

“快进来,我烧点儿茶……”刘振喜接到电话后赶回家,急忙打开大门,热情地招呼王彩芳进门。

“别忙了,大伯,我就是来看看,天冷了,你家里缺啥不缺?”

王彩芳进院后,伸手摸了摸刘振喜身上的外套,关切地问:“天气这么冷,我送过来的新棉衣你咋没穿?”

“在柜子里放着呢!不过年、不过节,穿新衣服感觉不合适。”刘振喜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

王彩芳走进屋子,从一组白色的衣柜里取出一件崭新的棉大衣,帮刘振喜穿身上。“快穿上吧,别舍不得,社区已经采购了一批新棉衣,过几天就发到你手里了。以后日子越过越好,新衣服穿不完……”

听了王彩芳的话,刘振喜哈哈大笑起来,一边将棉衣的扣子系上,一边乐呵呵地说:“是啊,我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多项扶贫政策,

让老人衣食无忧

今年73岁的刘振喜无儿无女,他住的房子是他的侄子盖的。刘振喜一个人住在这里,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一侧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绿油油的菠菜在寒风中摇晃着叶子,看上去精神抖擞。

“我患有哮喘病,年轻时外出打工,干点儿零活儿,勉强可以维持生活。”刘振喜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外出务工越来越困难。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刘振喜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王彩芳是刘振喜的帮扶责任人。从那之后,她经常往刘振喜家里跑。看到刘振喜家的厨房里缺少厨具,她买来锅碗瓢盆给老人送去;独居多年的刘振喜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王彩芳为他添置了沙发、衣柜、茶几等家具。“彩芳就像我的闺女。在她的张罗下,我这原本简陋的屋子越来越有家的样子了!”刘振喜指着屋子里崭新的衣柜、温馨的布艺沙发对记者说。

帮扶责任人帮刘振喜改善了生活环境,各项扶贫政策让他衣食无忧。“我一个月有676元低保金,还能享受每年2500元的金融扶贫资金。彩芳帮我申请办理了慢性病卡。我吃穿不愁,看病也不花钱。”刘振喜扳着手指,细数他享受到的各项扶贫政策,幸福洋溢在脸上。

回报社会,

老人当起志愿者

“大伯,天气越来越冷了,要不您住到敬老院吧!”交谈中,王彩芳这样劝说刘振喜。

“我能照顾自己,不想去享清福。党的政策这么好,我饿不着、冻不着,没事的时候到社区帮忙打扫一下卫生,活动一下筋骨,日子过得多舒心!”刘振喜说。

义女社区位于鄢陵县城西南6公里处。该社区大力弘扬孝善文化,成立了孝善文化理事会,还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刘振喜也是志愿者,经常穿上红马甲,到社区义务打扫卫生,为营造优美的环境贡献力量。

“2019年,脱贫攻坚责任组和帮扶责任人经过努力,共为义女社区争取到帮扶资金5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家庭房屋修缮和‘六改一增’。与此同时,社区积极开展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项措施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王彩芳说。她表示,像刘振喜这样感受到扶贫政策的温暖,以积极的心态回馈社会的贫困户并非个例。党的扶贫政策不仅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而且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