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闻深三度

许昌,一座“好人之城”之“忠” 丹心映日,赤诚可鉴

陈东亮

宋思成

刘观渭

燕振昌

【编者按】 2019年,我市好人好事持续涌现:“中国好人”新增5人,达44人;“河南好人”新增5人,达36人;“许昌好人”新增21人;全国道德模范达3人,河南省道德模范达7人,许昌市道德模范达43人……

“身边好人”如阳光,传递着正能量;又像旗帜,成为我们的榜样。本报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许昌,一座“好人之城”》,从忠、义、善、孝、信、德6个方面,总结“许昌好人现象”,倡导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触摸真善美的时代脉动。

核心提示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忠,是人们对国家、真理、信仰、集体、职守等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尽其义务的一种美德。

我市有不少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使命的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生动诠释了“忠”的深刻内涵。

□ 记者 牛志勇

先进典型,忠诚跨越时代

杨根思是江苏泰兴人。在抗美援朝小高岭战斗中,他率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后,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其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的战斗誓言。近70年来,“杨根思连”官兵始终发扬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精神,续写新的传奇。

杨水才同志是许昌县(今建安区)桂村乡水道杨村党支部原副书记,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先进典型、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1966年12月4日,忙碌一天的杨水才披着破棉袄,坐在桌前制定进一步建设水道杨村的计划……次日凌晨,人们发现他趴在办公桌上再也没有醒来。杨水才同志牺牲了,但他的小车没有倒!

2019年9月15日,300名“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公示,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榜上有名。燕振昌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把昔日的贫困村打造成长葛第一个亿元村和文明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燕振昌以44年的工作历程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个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革命老兵,心存家国情怀

每年10月1日,对于文英智来说,是幸福的一天。2019年10月1日是国庆节,也是他的生日。儿女们分别从北京、天津赶回来,就是为了陪父亲一同观看阅兵仪式的盛况,过一个难忘的生日。文英智的老家在山西垣曲。1945年,文英智参加了八路军,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文英智说,祖国强大了,他感到很自豪。

出生于山东兖州、90多岁的宋思成于1946年2月入伍,1947年2月入党,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多次战役。看到阅兵仪式中的装备方队后,宋思成流着眼泪说,只有国防力量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安定。

1930年出生在河北满城的雷国民,于1945年在晋察冀边区参军,成了一名卫生兵。他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阅兵,隶属于后勤保障部队。雷国民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2019年9月25日,河南省军区许昌离职干部休养所向文英智、宋思成、雷国民等11名离休干部发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让我们记住他们:缑长深、雷国民、刘凤斌、刘观渭、文英智、李春和、宋思成、刘仁学、于广生(已逝)、姜翠英、王利华(1955年前后复员的女军人)。

退休党员,不改为民初心

92岁的孙殿选老人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家住禹州市东环路。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其入党70周年。“这辈子我做了许多事,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孙殿选说,1951年,前线物资紧缺,部队在全国各地征兵组建运输连。他瞒着家人报了名。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孙殿选在浙江继续服役,直到1955年才光荣地转业到禹县粮食部门工作。在工作岗位上,他任劳任怨。孙殿选还为地震灾区捐款,共捐出1万多元退休金。

2018年,鄢陵县只乐镇西只乐社区一段430米长的路,宽度从4.5米扩展为7米,成为宽阔平坦的村中大路。费用来自远在新疆的老党员陈东亮的捐款。1955年,西只乐的大学生陈东亮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支援边疆建设。陈东亮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边疆的沃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陈东亮虽然定居新疆,但始终不忘家乡的发展。1988年,刚刚退休的陈东亮给家乡捐款2000元,用于家乡建设。陈东亮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只愿家乡变得更好,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更好。”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连连看

拥军老妈妈 谱写爱国情

袁雪云是“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发起人。在1990年3月的一次学雷锋活动中,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党委原书记袁雪云同几位老太太到部队慰问战士,发现有的战士裤子烂了、上衣破了,用胶布粘上。于是,袁雪云等几名老人当场商定每月定时上门为他们洗衣、缝补,力所能及地照顾战士们的日常生活。29年来,“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队员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36人。袁雪云说:“即使将来有一天我们干不动了,也会有接班人。我们的拥军旗帜永不倒,拥军传统将代代相传。”

“知心军嫂”

与军属心贴心

作为杨根思双拥社区特色服务品牌,“知心军嫂”心理咨询室负责人孙文雯每天的工作既忙碌又琐碎。2016年7月,杨根思双拥社区成立。2017年1月,孙文雯开始在这里从事军人、军属心理咨询工作。两年多来,她共讲授心理科普课10场,使3000余人受益;接受个案心理咨询118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12期,获得军人、军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