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闻深三度

许昌,一座“好人之城”之“孝” 孝老爱亲,传承家风

“中国好人”刘英(左)在为母亲梳头。 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老爱亲是家庭幸福、社会进步的基石。在许昌,孝老爱亲的典范不断涌现,像“当代孝子”张尚昀、“孝心少年”郭家宝……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市民。2019年,我市孝老爱亲典型人物频频涌现,入选“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许昌好人榜”。

□ 记者 张汉杰

现实版“超级玛丽”

马丽是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村民。2008年,她与后河镇闫楼村的闫玉龙自由恋爱结婚。21岁,刚结婚的她还没好好享受新婚生活的甜蜜,就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的婆婆患有冠心病;公公腰不好,患有骨质增生。两位老人都不能干重活儿。不仅如此,家里还有患强直性脊柱炎、尚未出嫁的小姑子和患风湿病的大伯。

2009年,马丽的女儿刚出生就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她活不过5岁,需要手术治疗。而此时,小姑子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马丽便拿出自己结婚时攒下的3万多元,跑到北京给小姑子做手术。两年后,马丽才四处筹钱为女儿做了手术。

一家7口人,5口人常年有病。马丽成了家里年轻的全职“保姆”,一家人被马丽照顾得很周到。她不怕苦和累,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这个不幸的大家庭中。她因此被村民称为现实版“超级玛丽”。去年5月,马丽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悉心呵护6位公婆

现年59岁的刘英,是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居民。她30年如一日,悉心呵护6位公婆的感人事迹早已传为佳话。

刘英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她的丈夫李云志是由养父、养母带大的,其生父、生母在离婚后又各自成家。所以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刘英还要赡养6位公公、婆婆。此外,这个大家庭里面还有8个兄弟姐妹、7个妯娌。1984年,刘英与李云志结婚时,李云志并没有把身世告诉刘英。结婚两年后,刘英才逐渐了解情况。刘英主动提出跟李云志的亲生父母认亲,并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从此,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照顾6位公婆身上。

在刘英的影响下,8个不同姓氏却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情同手足,家庭氛围越来越融洽。

刘英的事迹先后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2016年,刘英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国家级“五好家庭”,同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6年12月,刘英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9年10月,刘英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坚守孝道,散发人性光辉

2019年,我市的韩会丽入选孝老爱亲类“河南好人”,张喜荣、郑自有入选孝老爱亲类“许昌好人”。

韩会丽是一名普通职工。10余年间,她先后经历了丈夫、小姑子患尿毒症,母亲瘫痪,婆婆患癌等一系列沉重打击。韩会丽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不幸,勇挑照顾婆婆、母亲、丈夫的重担。

张喜荣家在长葛市。1974年,她生病的丈夫不幸去世。那一年,她的婆婆路免妞55岁,儿子不到5岁,女儿不到1岁。1976年,33岁的张喜荣带着一儿一女和婆婆改嫁,和丈夫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43年。如今,99岁的婆婆身体康健,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6年7月,郑自有到建安区艾庄回族乡敬老院接任院长。面对敬老院房屋漏雨、环境差等困难,郑自有没有退缩,下定决心把老人们照顾好。几年来,他为生病的老人端饭送药,精心护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擦屎倒尿,亲力亲为;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给他们理发、过生日,想方设法为在敬老院居住的老人改善生活环境。

新闻连连看

2019年我市 部分孝老爱亲典范

刘建昌 30多年来,鄢陵县只乐镇庄刘村村民刘建昌把五保户婶子当亲娘供养,孝行感动乡邻。“年纪再大,我也是晚辈。我只要有能力,就多干一点儿。”刘建昌和老伴儿服侍婶子从不含糊。

徐文杰 李喜才是漯河市临颍县人。2013年,无儿无女的他在我市一家饭店当洗碗工时,与许昌人徐文杰相识。李喜才被辞退后,徐文杰把他接回家,认他当干爹,管他吃、管他住,还帮他治病。李喜才一住就是5年多,“亲儿子也不一定像他这样好!”李喜才说起徐文杰赞不绝口。

李兰英 鄢陵县只乐镇庄刘村村民李兰英善良、贤惠、孝顺。已经67岁的她在患重病之后,依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爱心,细致入微地照顾98岁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