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闻深三度

许昌,一座“好人之城”之“德” 德耀莲城,润物无声

2019年10月5日,彭建军突发脑干出血。昏迷前,他把公交车稳稳地停好,才痛苦地趴在了方向盘上。 资料图片

核心

提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他们用一根根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之“柴”,堆起了道德之塔,燃起了城市文明之“火”,提升了城市温度,温暖了城市居民,彰显了城市文化,丰满了城市精神。

□ 记者 张汉杰

以德育人,诠释师德之美

2019年12月30日上午,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见到周小丽时,她正在课堂上传授按摩技法。

提起周小丽,许昌人并不陌生。2019年5月,她作为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并受到国家主席亲切会见。

40多岁的周小丽是一名盲人按摩师,通过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心怀感恩,奉献社会。从1994年到现在,周小丽送走了20多届盲人学生,培养了300余名盲人按摩师,并和丈夫开办按摩店,免费为盲人提供就业岗位。周小丽收获了快乐和尊重,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自强模范,2016年被评为“许昌市师德先进个人”。

师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平的重要标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是社会对教师的高度评价,是由衷的赞美,更是饱含希望。

2019年9月,我市举行庆祝第三十五个教师节颁奖典礼,陈彩等10名教师获得“2019许昌最美教师”称号。这些获奖教师中既有在教学科研路上潜心探索、孜孜以求,以特色方式育人的教学能手,又有助人为乐、帮助困难学生实现求学梦的乡村教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德之美。

恪尽职守,践行使命

当日,从市特殊教育学校出来,记者来到了许昌市立医院。在二楼ICU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彭建军身上插满各种医疗仪器,病房外不时有热心人前来捐款。

彭建军是我市的一名公交车车长,2019年10月5日,在行车途中突发脑干出血。昏迷前,彭建军把公交车稳稳地停好,才痛苦地趴在了方向盘上。车上的乘客并没有发现异常,但彭建军的工友路过时发现问题,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彭建军送到了许昌市立医院抢救。彭建军的行为展示了一名公交车司机良好的职业素养。如今,时间已经过去近3个月,这位“最美司机”仍未脱离生命危险。他住院期间,我市不少热心人前去献爱心。

前不久,2019年度“河南好人榜”发布,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党委书记寇苣平被评为敬业奉献类“河南好人”。寇苣平每天口袋里都装着一把小纸条。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下来,晚上回去记在本上,解决一个,划掉一个。20多年来她坚持如此做,被群众称为“口袋书记”。

传承家庭美德,弘扬良好家风

1968年出生的李丽君有一个三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全家人十分和睦,其乐融融。李丽君的母亲段云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患上了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长期受疾病折磨,原来开朗大方的段云变得焦虑、古怪。她时常发脾气,李丽君总是笑脸相对。下班回来,李丽君尽可能多陪母亲唠嗑儿。节假日,她总是带母亲四处走走,让母亲感受家庭的温暖,乐观地生活。

对待母亲如此,对待公公、婆婆,李丽君像亲生女儿一样。婆婆心脏不好,体弱多病。日常生活中,她帮婆婆洗澡、买衣服,提醒婆婆按时服药。李丽君尽其所能让公公、婆婆丰衣足食、安享晚年。如今,李丽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睦、温馨。公婆说她是好儿媳,逢人就夸。母亲视她为好女儿,喜在心里。丈夫把她当知己,和她共同进步。孩子以她为榜样,传承孝老爱亲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2019年5月,李丽君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市张凤云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她们用爱和责任诠释家庭美德,是新时代建设文明家庭、弘扬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为我市所有家庭作出了表率,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新闻连连看

2019年 我市涌现出的 部分道德典范

陈晓丽 2019年1月17日,在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举行的“最美军嫂”颁奖仪式上,禹州市朱阁镇边楼村小学女教师陈晓丽登上颁奖台,领到了“最美军嫂”奖杯。结婚6年来,陈晓丽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军旅事业。

肇启明 2019年1月4日,市区103路公交车车长肇启明驾驶公交车驶向许昌东站。车上一名幼儿病情危急,肇启明在全车乘客的积极配合下,将孩子直接送到医院,使他得到了及时救治。危急时刻,肇启明冷静处理、积极应对,让人赞叹。

黄湘萍、孙桐和夏高超 三人都是许昌实验小学的教师,也是“杜伟强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他们2019年9月远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支教。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三人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为当地多所学校的学生上“女童保护”公益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