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朱庄种的对节白蜡,扮靓南水北调工程

□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毛迎 陈晨

居民王志忠家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晨 摄

扫码看视频 体验乡村行

工人正在修剪造型树。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晨 摄

2019年12月24日,记者在朱庄社区采访时,看到路旁的田野里生长着一棵棵粗壮的树木。其苍劲的主干上伸出的侧枝被修成了圆盘状,远远望去如云朵一般,非常漂亮。

一棵对节白蜡能卖七八千元

“这是什么树?像盆景一样!”

“对节白蜡,冬天叶子落了,不是最佳观赏期。如果你们早些时候来,树上的叶子绿油油的,更好看。”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保红说,对节白蜡是朱庄社区的特色种植品种。该社区居民陈根龙成立了昊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对节白蜡。因为这种树木造型优美,被用于郑州市中原区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扮靓了南水北调工程。

“种植对节白蜡需要一定的技术,因为要给树木做造型。不过,这种精品绿化树木附加值高,一棵能卖七八千元钱。”王保红指着一棵三四米高的对节白蜡对记者说。

除了对节白蜡外,黑松造型树在这个季节也格外引人注目。在昊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内,技术员党梦霞正在打理黑松造型树。据了解,10年左右树龄的黑松造型树价值两三千元,一些城市的绿化项目很喜欢选用这种四季常青、姿态婀娜的树木。

鄢陵县是“中国花木之乡”,大马镇是花木名镇。朱庄社区离盛产花木的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比较近,种植花木的历史也很悠久。

“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村就有一个大花园,属于村集体经济。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不少人家开始种植桧柏、国槐等树木。20多年前,乡亲们依靠种植花木一亩地赚一两万元钱,经济效益非常好。”王保红说。

朱庄社区有20多家绿化公司

寒冬时节,行走在朱庄社区,一片片良田里生长的都是各种苗木,其中最常见的是黄山栾。它们的叶子已经落光了,枝头“举”着黄灿灿的果荚,在风中“哗哗”作响。

朱庄社区有1520亩耕地,如今全部用来种植花木,仅黄山栾就种了800多亩。“2000年,我们社区有15户居民引种了黄山栾。这种树树干笔直,花和果都很好看,观赏价值比较高,当时在市场上很畅销,很快在我们社区大面积种植了。”王保红说,许昌市区的北外环路、西外环路等多条路段种植的黄山栾就是朱庄社区出产的。除此之外,该社区居民种植的黄山栾还远销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朱庄社区的居民不仅种植花木,还当起经销商,做起了花木生意。“20多年前,不少人通过经销花木富了起来。我记得我们社区第一栋小洋楼是村民陈要州盖的,大概是在1990年。他就是靠经销花木、做绿化生意发了家。现在,我们这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社区,光绿化公司就有20多家。”王保红说。

一家家绿化公司、一个个花木经纪人将朱庄社区出产的花木销售到全国各地。

丰富的花木资源,不仅让朱庄社区的居民富起来,而且带动就业,对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我们社区之前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已经全部脱贫。守着苗木资源,不愁没有钱赚,帮人移栽、管理苗木,靠打工也能增加收入。”王保红说。

在县城住的居民搬了回来

朱庄社区的主街有9米宽,平整的道路两旁林立着一栋栋小楼。几乎每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栽种有蜡梅。寒冬时节,朵朵鹅黄色的蜡梅花在枝头展露“笑颜”,浓郁的花香“浮动”在空气中。

王志忠的家就位于主街旁边。黑色的栅栏,乳白色的瓷砖,把这栋小楼装点得素雅大气。二楼用钢化玻璃搭建了一间阳光房。站在路上,能看到阳光房里摆满各种盆栽,绿意葱茏。

“我在鄢陵县城住了30多年,以前总觉得城市里环境好、生活便利,住在城市更舒适。这几年,我们朱庄社区修了路,用上了自来水,环境大变样,加上周围花木环绕,空气清新,比城里住着还舒服。我在老家建了这栋房子,带着老母亲搬了回来。”站在自家栽有翠竹、种着蔬菜的小院里,50多岁的王志忠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

王志忠早年做绿化工程生意,赚到钱后在鄢陵县城买了房。他说,前些年,农村没有自来水,交通也不方便,农村人都渴望到城市居住。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富,不少早年外出打拼的人愿意回老家住。

“今年以来,我们社区整治荒坑、荒院70多亩,改造厕所159户,增设垃圾桶27个,聘请两名保洁员清理垃圾,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你看,我们这里有花有树,道路干净整洁,很多前些年搬到城市生活的居民回来定居了。”王保红说,朱庄社区有3个小广场,居民活动场地比较分散。下一步,该社区准备建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文化广场,让居民有一个开阔、设施齐全的健身、娱乐场地,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党支部书记说心声

朱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保红:

朱庄社区有着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我们将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壮大集体经济,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19年9月,朱庄社区成立了鄢陵县国铭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 记者手记

产业旺、环境美,才能引得“凤还巢”

宽阔平整的街道,排列整齐的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院子里蜡梅飘香……记者在朱庄社区采访时,看到的景象让人欣喜。

朱庄社区有着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因花木致富的人在城里买了房,过上了都市人的生活。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朱庄社区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昔日的小村庄变成了产业兴旺、生态优良的宜居社区,越来越多迁居城市的人选择了回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纷纷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与儿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引人、环境留人,将种植高手、养殖能人、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吸引回来、留在故乡,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