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乐善

“暖冬行动”寒冬送温暖

献一份爱心,帮孩子们快乐过大年 寻求帮助或献爱心,请拨打电话4396852或13137880666

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活动现场

本报讯 (记者 郝晋 文/图) 2019年12月29日,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中需要帮助的17名孩子和3名孤寡老人都穿上了新衣。此外,3名孤寡老人还领到了由市老年协会提供的米、面、油。为将温暖继续传递下去,本报联合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许昌星火爱心社团等公益团体,为第二批需要帮助的孩子奉献爱心,实现他们“新年穿新衣”的愿望。

愧疚:因病致贫,委屈了孩子

一场大雪让干燥的冬天变得湿润,也增加了寒意。对贫困家庭来说,社会的关爱能给他们的孩子送来春天般的温暖。连日来,在公益团体和读者的推荐下,本报对部分贫困家庭孩子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

建安区灵井镇灵北村的刘良雨半身不遂,爱人患有小儿麻痹症,二人均没有劳动能力。谈及两个孩子,刘良雨有些吐字不清,这是脑出血后遗症。他的儿子小华17岁,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小华的妹妹小琳11岁,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我和妻子身体都不好,无法干重活儿,委屈两个孩子了。我们家是贫困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勉强度日。”刘良雨的话中透着无奈。

建安区椹涧乡僧李村的李志丹说,她的丈夫吕志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双侧股骨头坏死、脑出血,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她患有糖尿病,已经吃药10多年,每天需要注射4针胰岛素。她的女儿今年11岁,读小学五年级,小时候脚部出现干裂症状,就诊时有的说是湿疹,有的说是“鹅趾癣”……他们四处求医没少花钱。如今,一家三口没有一个人能干活儿挣钱,靠低保金勉强度日。“我最惭愧的是苦了孩子。从小到大,她很少买新衣服……”言语中,李志丹透着对女儿的怜爱。

善举:给孩子带去慰藉

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党委书记马静说,晨报第六季“暖冬行动”帮助的小霖和小荣兄弟俩,今年依然没有亲人陪护。他们的父母均在服刑。除了大姨和姑姑偶尔过来照看他们外,该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看望他们。“两个孩子独立生活,过早地担起家庭责任,让人心疼。特别是小荣,今年9岁,经常独自上学、下学。”马静说,孩子小,有时会睡过头。当孩子没及时到校时,老师会通过微信联系她,她就去喊醒孩子。“孩子理发、洗澡,社区工作人员也会领着他们去……”如今,小霖读初三,因成绩跟不上,有了辍学的念头。“我们正发愁呢!孩子这么小没人管,在社会上游荡肯定不行!”马静焦虑地说。

魏都区高桥营街道办事处老吴营社区妇女主任杨凤梅说,老吴营社区8岁的女孩儿小丹需要爱心人士帮助。小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在小丹不到一岁时就没了踪影。父亲外出打工时,小丹就跟着伯父生活。她的伯父如今已60岁,一直未婚。“有时,我去他们家探望,看到孩子穿得又脏又破。她的伯父更是一件衣服穿几年。”杨凤梅叹息一声说,这一家是低保户。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小丹的成长,弥补其缺失的母爱。

奉献:播撒善良的种子

长葛市石象镇冢王村的张亚林是一名志愿者。他说,冢王村村民陈永星因脑出血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勉强能够自理。他有两个儿子,大的11岁、小的9岁。两个孩子很小就没有见过母亲,一家三口住在三间破瓦房内。“他们家是贫困户,大人没有劳动能力,孩子年幼,急需好心人帮助。”张亚林说,前段时间,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陈永星家探望,发现电线老化、父子三人睡的床是木板,就给他们购置了新床,并帮他们重新排了电线……

奉献一份爱心,温暖贫困家庭的孩子,播撒善良的种子。本报诚邀爱心人士一起点燃爱的火焰,对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给他们购买棉衣、裤子和鞋子,让他们快乐过大年。您如果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孩子,或有意参与爱心活动,可拨打电话4396852或13137880666与本报联系。

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

第二批资助对象名单(部分)

1.小华,男,17岁,衣服尺码175,鞋码42,建安区灵井镇灵北村

2.小琳,女,11岁,衣服尺码165,鞋码38,建安区灵井镇灵北村

3.小林,男,11岁,衣服尺码160,鞋码36,长葛市石象镇冢王村

4.小水,男,9岁,衣服尺码155,鞋码34,长葛市石象镇冢王村

5.小霖,男,14岁,衣服尺码170,鞋码38,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

6.小荣,男,9岁,衣服尺码150,鞋码35,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

7.小丹,女,8岁,衣服尺码140,鞋码33,魏都区高桥营街道办事处老吴营社区

8.小磊,男,5岁,衣服尺码130,鞋码31,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魏庄社区

9.小妍,女,5岁,衣服尺码130,鞋码29,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魏庄社区

10.小杰,女,11岁,衣服尺码160,鞋码37,建安区椹涧乡僧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