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胡同北侧是汪公祠胡同。在“老许昌”口中,这条胡同有另外一个名字——“杀猪胡同”。这条胡同虽然不长,却比附近其他几条胡同都宽敞,而且流传着不少奇闻趣事。 公式 记者 牛志勇 文/图
古槐 400多年的古槐有“仙气”
被曹家人视为“保护神”,流传有几则趣事
汪家胡同内居住着69岁的曹海民一家,院内一棵400多年的古槐形状奇特。这棵古槐朝西北方向严重倾斜,虬枝峥嵘。这棵古槐由于与房子差不多高,从该胡同经过的人几乎看不到。
“我听父亲讲,这棵古槐是曹家先人种下的。曹家以前是这一带的大户。从我们这儿到原市石棉厂有个大坑,相传是曹家的后花园。此外,市水利局后面还有曹家的饮马井。”曹海民说,这棵古槐是他们的“保护神”,他们不敢轻易动它的一枝一叶。“新中国成立前,我听父亲说,有人看到树上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前几年,一个租户说看到树上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吓得第二天就要搬走。”曹海民说。
关于这棵古槐,曹海民还讲了下面两个故事。
有一年,北大街一个炒花生的商户由于没有把握好火候,把一锅花生炒老了。一筹莫展的他来到这棵古槐下烧香祈祷。说来也怪,那年花生热销,即使是炒老的花生也被抢购一空。那个商户信守诺言,来到这棵古槐下还愿,感谢“树神”。
前些年,曹家扩建院落。如果发现树枝碍事,人们就会先给这棵古槐“说好话”,再挪树枝。一名年轻的泥瓦匠不以为意,站在墙上随手将一根槐树枝条折断,结果被另一根树枝从墙上抽了下来。
“每月初一、十五,我们都会在树下烧香,延续了好几代。”曹海民的妻子说。
集市
“杀猪胡同”因屠户聚集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前,居民吃的猪肉大多出自该胡同
大王胡同北侧是汪公祠胡同。这条胡同比较宽敞,小型汽车可以从中穿过。据1990年我市整理的《许昌市地名志》(征求意见稿)记载:“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许人仰慕知州汪潜德政,建汪大夫遗爱祠,故名。”在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汪潜,江南祁门拔贡。”汪潜曾担任许州知州,广施德政,深受爱戴。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他曾组织人员对许昌护城河进行排浚。
后来,这条胡同因聚集了一些屠户,被人称作“杀猪胡同”。
“我父亲叫毛瑞昌,曾在北大街西侧做杂货生意。当时,北大街有薛家、王家、毛家三个大户。我父亲曾拜住在‘杀猪胡同’里的曹顺发为师学习杀猪。”据经营卤肉店多年的毛太全回忆,其父亲曾在这条胡同里当学徒,学习杀猪。“我听父亲说,新中国成立前,许昌城内的肉食销量很少,大多屠户住在‘杀猪胡同’里。”毛太全说,过去,屠户大都五更杀猪,早晨赶集卖肉。集市多分布在衙前街、寇家巷、小十字街,俗称“露水集”。一般人家平常吃不起肉,只有在年关等重要节日时才会买点儿打打牙祭。有时,猪肉当天卖不完,就会被屠户用布或筐吊到井里,次日再卖。收猪的方法是,屠户由经纪人(行户)陪同到乡下买猪,只交定金,卖了肉再付全款。大部分屠户没有本钱,就拿着卖肉的钱周转,数天甚至数月才能付清买猪钱。
“过去,杀猪一般要准备一口大锅,两个人将猪捆扎结实放在案板上,屠户手持尖刀朝猪脖子上捅一刀就行了。”据毛太全介绍,屠宰前,有经验的屠户用手抓一抓猪的脖子、肚子、脊背就知道能出多少肉。毛瑞昌后来调到市肉联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他承包了单位的门市部。“原来位于南大街的国营熟食门市部,就是我父亲开的。2000年,因为拆迁,我父亲才不干了。”毛太全说,他跟着父亲学会了做卤肉。由于用料讲究、味美,“毛太全卤肉”曾获得“许昌市首届十大地方特色名吃”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胡同内逐渐无人杀猪卖肉。1982年,市地名办对许昌地名进行普查时,将“杀猪胡同”更名为汪公祠胡同。
“小时候,我经常晚上提着灯在‘杀猪胡同’里捉蝎子。”今年80岁的李少庆住在佟家胡同里。他回忆说,以前,“杀猪胡同”土坯房多,他经常能在晚上捉到蝎子。
大院
佟家胡同里曾有佟家大院
靳家胡同离老城墙最近,如今北侧民居已被拆除
在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的“八大胡同”中,北臧胡同与靳家胡同相邻,长200余米。北臧胡同与甄胡同中间隔着佟家胡同。甄胡同常被人称为臧胡同。为了区分,该社区工作人员称甄胡同为南臧胡同。除了这里外,南大街以前也有一个臧胡同,后因建设曹魏古城而消失。
靳家胡同在最北部,离老城墙最近。由于修建曹魏古城北城门,靳家胡同北侧的民居已经被拆除。该胡同内曾经住着不少原市刀剪厂的职工。原市刀剪厂主要生产菜刀、剪刀,其中“双葫芦”牌剪刀十分有名。
在甄胡同与南平定街交会处,记者碰到了70多岁的赵大娘。“以前,我家就在胡同口,附近有一个石灰窑,旁边是大坑。当时,附近住户都在大坑里种植莲藕、养鱼,父亲没少带着我在大坑里挖东西。”她说。
佟家胡同内居住着80多岁的王金怀。据他回忆,佟家胡同因曾有佟家大院而得名。他听父辈讲,当年,佟家在许昌城内的生意做得很大,并在此处购地建院。后来,佟家家道败落,族人将大院卖给别人开办大新烟厂。新中国成立后,大新烟厂在公私合营时与东大街的泰兴烟厂合并。大新烟厂的院子曾做过教室、棉花检查站等。虽然佟家后人已经搬离此处,但佟家胡同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新闻连连看
南大街也曾有个臧胡同
市区南大街曾有一个臧胡同,后因建设曹魏古城而消失。该胡同历史悠久,因为居民多姓臧,有臧姓人的祖宅,所以取名臧胡同。2017年6月19日上午,臧胡同人头攒动,老城区30号地集中搬迁启动仪式在此处举行,随后臧胡同被拆除。其位置在市区南大街许昌市供销合作社楼房南隔壁。以前,这里的民房种类有很多,有平房、瓦房、楼房等,大都有或大或小的院子。如今,这里已经被夷为平地,被施工围挡隔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