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佳倩) 1月8日,晨报第七季“暖冬行动”第二批需要帮助的前10个孩子的信息登出后,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与本报取得联系,要给他们捐棉衣。
为了将温暖传递下去,本报与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许昌星火爱心社团再次考察了10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希望热心市民尽快与我们联系,在过年之前,让孩子们穿上暖和的棉衣,实现他们“新年穿新衣”的愿望。
两所高校争相献爱心
“请问,需要帮助的孩子认领完了吗?”1月8日10时,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周楠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说,看到本报刊登的第七季“暖冬行动”第二批需要帮助的10个孩子的信息后,该校的志愿者想资助几个孩子。
“晨报暖冬行动,我们每年都参加,一直在关注。”周楠说,该校志愿者中有老师也有学生。经过考虑,他们对3个孩子进行资助。
当天下午,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张慧敏打来了电话:“晨报暖冬行动,我们参加。”
在前年的暖冬行动中,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的志愿者在该院副院长刘涛的带领下,给孩子们送去了棉衣。今年,张慧敏得知10个孩子已经被认领了3个后,表示将对剩下的7个孩子进行资助。
小洋和伯父相依为命
建安区河街乡大路李村的小洋的父亲去世5年了。小洋的母亲在其父亲去世后不久走失,如今下落不明。
看着小洋无人照顾,其大伯张建立将其接到身边。“没爹没娘,太可怜了!”张建立快60岁了,一直没有成家,两人靠几亩地维持生计。
小馨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沟通困难,没有工作能力,除了低保金外没有其他收入。小馨从小就十分懂事。她在学校学习成绩优良,回家后洗衣、做饭。
“他们一家人住在解放路南段的一所老房子里。冬天,家里没有暖气,十分冷。”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居委会委员吴桂平说。
渐冻症患者的女儿很坚强
7年多来,建安区椹涧乡时庄村村民王伟民的渐冻症越来越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如果不是看到两个孩子这么好,我早就活不下去了!”提到两个女儿,王伟民眼中闪着泪光。他的大女儿小涵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小女儿小阳非常懂事。他与妻子今年离婚。两个女儿担心父亲没人照顾,都留下来照顾他,每天给他洗脚、端饭,晚上给他盖被子。“我心疼两个闺女,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好,我早活不下去了。”
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长青社区居民小霖的父母离异。小霖被判给父亲,母亲不知下落。小霖的父亲今年因车祸去世后,小霖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其奶奶无自理能力,祖孙三人生活十分困难。
这是今年许昌晨报“暖冬行动”最后一批需要帮助的孩子。马上过年了,给他们一丝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诚邀爱心人士为他们购买棉衣和棉鞋,让他们快乐过新年。您如果有意愿参与爱心活动,可拨打电话4396852或13137880666与我们联系。
10个孩子的信息
1.小涵 建安区椹涧乡时庄村,女,12岁,37码鞋,160cm棉衣
2.小阳 建安区椹涧乡时庄村,女,9岁,35码鞋,150cm棉衣
3.小婧 建安区椹涧乡小张庄村,女,18岁,37码鞋,160cm棉衣
4.小婧妹妹 建安区椹涧乡小张庄村,女,9岁,35码鞋,150cm棉衣
5.小婧弟弟 建安区椹涧乡小张庄村,男,6岁,34码鞋,140cm棉衣
6.小强 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长青社区,男,13岁,36码鞋,155cm棉衣
7.小霖 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长青社区,男,7岁,36码鞋,150cm棉衣
8.小馨 魏都区新兴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六组,女,11岁,37码鞋,160cm棉衣
9.小洋 建安区河街乡大路李村,女,11岁,38码鞋,160cm棉衣
10.小晨 建安区陈曹乡史庄村,男,4岁半,29码鞋,120cm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