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版)
小霖、小荣是七一社区
工作人员共同的孩子
早上8时30分不到,小霖就拉着弟弟小荣的手来到了七一社区。
“吃饭了没有?想吃啥?我去给你们买点儿。”七一社区党委书记马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先问孩子们吃饭的情况。得知孩子们一早起床还没有吃饭,她二话不说就跑出去买早餐。
由于父母均在服刑,小霖和小荣独立生活已经成为习惯。“马上过年了,我一会儿带他们去理发,然后去我家洗个澡,今天好心人带的新衣服回头给他们换上。”马静说,两个孩子早已成为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的孩子,今天这个给他们买吃的,明天那个给他们理发,还有帮他们复习功课的。
来自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周楠和韩雪君,是这次给两个孩子资助棉衣的爱心人士。
周楠亲切地把小荣抱在怀里,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荣看到周楠温柔的样子,回答了自己的情况。周楠给小荣换鞋的时候,摸到了小荣冰凉的脚,顿时眼圈红了。
“乖,脚咋这么凉,今天穿上阿姨给你买的棉鞋,就暖和了。”韩雪君给哥哥小霖换上了棉衣,还说了很多鼓励他的话。
和外婆相依为命,
最开心的事是每天看电视剧
由于小强无法正常行动,外婆年纪太大,住的地方比较远,许昌星火爱心社团的志愿者王梦丽和李俊与记者一起赶往了住在空港新城公租房的小强家。
小强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只有年迈的外婆和他相依为命。小强生下来就是一名脑瘫患者,无法正常行动。
“自己没有生活能力,都是我抱着他,吃喝拉撒,都要照顾。可是我年纪越来越大了,快抱不动了,咋弄啊。”提到小强的身体,外婆泪如雨下。
这次许昌星火爱心社团给小强买了两套棉衣和两双棉鞋。换上棉衣和棉鞋的时候,他开心地笑了。
“我要看电视,我要看电视。”外婆说,小强没有任何能力外出,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视。从电视里,他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我还要感谢我们家对面市许州路小学的爱心志愿者们。每周,这个小学的老师都会上门给小强补习功课。我虽然记不住名字,但是感谢他们。”
正在医院输液的小晨,
钻到志愿者怀里
在出发去建安区陈曹乡史庄村小晨家的路上,志愿者们和小晨的妈妈取得联系时得知,小晨发烧了,正在许昌市立医院住院输液。一行人掉转车头,向医院驶去。走到半路路过一家超市时,志愿者赵艳丽示意靠边停车,到超市给小晨购买了一箱法式小面包。
4岁半的小晨患有儿童自闭症,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幸好,他有一个对他极其温柔、耐心的妈妈,生活中无时无刻对他悉心照顾。
医院对小晨来说并不陌生。1个月中,他有20天时间要在这里做康复治疗,只有10天时间可以回到自己家里。
初见志愿者,小晨举起了正在输液的手。小晨的妈妈说,这是他欢迎大家的方式。
听说叔叔、阿姨是来和他玩的,小晨的眼里马上闪出了光。他试探着拉着志愿者王玉珍的手,比画着要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善解人意的王玉珍马上明白了小晨的意思,伸出手和小晨的手叠在一起,比谁的反应速度快。小晨和王玉珍玩了游戏,内心放下戒备,露出了笑容。由于手上挂着留置针且要输液,小晨眼巴巴地望着新衣服没能试穿。
“衣服试不了,咱可以先试穿新鞋!”志愿者赵艳丽说着,给小晨穿新鞋。刚穿在脚上,小晨兴奋地抬起腿想要下床,全然不顾正在输液。志愿者袁建华用手机记录下了刚才的一幕。小晨发现后,对着镜头使劲做鬼脸,逗得大伙儿都笑了。
临别时,志愿者王玉珍想要挥手跟小晨告别,小晨却钻到了她的怀里,还亲了她的脸颊一下。
辗转近百公里,
只为让孩子穿上新衣
在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三桥社区,志愿者一行见到了和爸爸一起在街上玩耍的5岁男孩儿寇小磊。“孩子他妈年轻时因一场车祸,头部受伤,造成智力障碍。婚后,我们生了一对龙凤胎。”寇小磊的爸爸寇建绍说,他平时靠打零工生活,成为村里的低保户。在寇建绍家门前,志愿者芦桂月、徐宝华给寇小磊穿上崭新的羽绒服和运动鞋,顿时让孩子暖和了很多。
“穿新衣,年来到;小宝宝,多俊俏。”在建安区实验小学当教师的徐宝华拍起手,唱起了自编的童谣。
对漂亮的女孩子来说,穿新衣是最幸福的事了。在建安区椹涧乡小张村,放寒假没几天的张雨晨正和弟弟张雨泽一起玩。
张雨晨80岁的奶奶黄妮说,她儿子张栓柱常年有病,儿媳平时在市区饭店打零工,一个19岁大的孙女在鲁山县读师范,家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雨晨长得本来就漂亮,新衣服一穿,就更美了!”给10岁大的张雨晨穿上新的羽绒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的老师孙莉莉说。因为张雨晨的姐姐还没有回家,志愿者就把给她购买的衣服、鞋子交给了她的奶奶。
建安区椹涧乡僧李村的吕志峰,患股骨头坏死和肾结石等疾病,妻子被乡政府安排了公益岗位,家里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者给吕志峰11岁大的女儿吕雨杰穿上新的棉衣、棉鞋,小姑娘高兴得不得了。
建安区椹涧乡时庄村的王伟民,患肌肉萎缩多年,为治病借了不少钱。如今,他出行要靠一双拐杖。
志愿者给他的女儿王文涵穿上新衣后,还把另外一套新衣服留给了王文涵9岁大的妹妹。
将要离开时,志愿者周良将宋凯转交的200元现金塞到王文涵手里。“志愿者平时就关心我们一家人,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他们才好!”王文涵的爷爷王合亭激动地说。能让这些家庭贫困的孩子穿上新衣、新鞋,迎接春节的到来,志愿们都感到非常欣慰。
行车里程表显示,当日,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志愿者分别行车近百公里,将新衣送到受助孩子们的手中。
■ 短评
你们的寒冬,让我们一起温暖守护!
□ 王婵
誓言无声,行动能语。
有一群人,生活也许并不富裕,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苦恼,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那些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始终牵挂着那些空巢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始终牵挂着那些生活在困境之中的重病患者家庭。
这一群人,有的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的来自民企,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普通创业者、打工者。
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浓浓的爱,身体力行地传播爱,为无数家庭送去了温暖,更为这个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今年,晨报举办第七季“暖冬行动”。本季“暖冬行动”共资助3名孤寡老人和37名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他们送去了来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暖。
在“暖冬行动”的“虹吸效应”催化下,许昌市老年协会、许昌市兰晶图书广场、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许昌星火爱心社团等团体的志愿者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同时,今年晨报举办的第七季“暖冬行动”还引导和吸引了许多热心市民参与,为爱集结,献出爱心,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本来松散化的零散志愿者如雨后春笋,遍布许昌的角落,温暖了许昌人的心房。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喧哗和热闹,也不缺财富和金钱,但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志愿者,需要更多的无私奉献。
在此,笔者呼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儿爱心,一起温暖许昌这座大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