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冷”字当头

有出行需求的朋友要提前关注天气和路况

本报讯 (记者 王婵) 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到来,本周末将有雨雪来袭,置办年货的市民要合理安排时间。大家出门的话要“全副武装”,不仅要戴上手套、帽子,也要穿上棉袄、羽绒服。

空气质量将有所好转

再过两天就是腊月三十了。这几天是春运高峰,不少人踏上了回乡路。

昨天,在云层的笼罩下,我市一整天都阴沉沉的,难觅阳光的身影,最高气温止步于5℃,体感比前一天冷了一些。不仅如此,空气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处于污染级别。好在雨雪将至,或许空气质量会有所好转。

根据许昌市气象台的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周前期冷空气势力较弱,静稳天气不利污染物扩散;本周末受冷空气影响,我市有大范围雨雪天气,空气质量将有所好转;本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均值,但是略偏高;本周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均值,但是略偏少。整体来说,从腊月三十到农历鼠年正月初二,我市将有雨雪天气。

许昌市气象台预报,我市今天阴天间多云,偏北风2到3级,-2℃到7℃。未来几天,“冷”字当头,气温较低,风寒效应比较明显。

这轮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又恰逢春运高峰,有出行需求的朋友要提前关注天气和路况,合理规划行程。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民谣中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的说法。这说明腊月二十八的习俗是发面。也就是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准备主食,等待春节的到来。

过去没有速效发酵粉,而发好的面不容易坏,人们便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准备春节期间的主食。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七发面,在腊月二十八“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馒头。

一个传统说法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所以“老许昌”习惯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做主食。由于“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zhá)”与“炸(zhà)”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因此“老许昌”在年前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如今已没有那么多禁忌,春节期间想吃馒头的话随时可以买到。

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美、事业顺利,于是刻意将那些听起来不和谐的事一一避开。虽说发面蒸馒头有点儿麻烦,但不少人坚守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年文化。

另一个年谣里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等。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中说:“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爱好文学,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副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