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2月21日起,我市商贸、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有序恢复经营。服务业符合哪些条件才能恢复经营?门店开业后如何接待顾客?带着这些疑问,2月23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 记者 李亚琨 文/图
签订两份承诺书,有序恢复经营
当天10时,在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新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一家名为“绝味鸭脖”的餐饮门店,指导经营者签订了恢复经营承诺书和个人健康信息承诺书。
据了解,恢复经营承诺书和个人健康信息承诺书一式两份,门店保管一份(大多张贴在店内醒目位置),社区保管一份。沿街门店需要签订这两份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才可以恢复经营。
新村社区党委书记肖明军告诉记者,签订恢复经营承诺书之前,门店经营者需要了解店内员工的健康状况及近14天旅居史,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根据恢复经营承诺书的要求,门店经营者需要在每天营业前、营业结束后对营业场所进行清洁消毒,每天营业前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此外,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门店经营者有义务提醒顾客不在店内逗留;对未戴口罩的顾客,门店经营者有权利不予接待。
“签订个人健康信息承诺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门店经营者过去14天内没有密切接触史,没有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目前没有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对自己和顾客的健康负责。”肖明军说。
新村社区已经有理发店、小餐饮店、烟酒店等恢复营业。目前,澡堂、KTV、旅行社、电影院、网吧等尚未恢复营业。“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门店经营者,携带身份证到社区签订承诺书后恢复营业。不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门店暂时仍然需要关闭。”肖明军说。
门店恢复经营,防控措施做到位很关键
1.餐饮门店:不提供堂食,顾客可打包
当天,市区劳动路一家名为“韦记擀面皮”的餐饮门店恢复了经营。门店经营者韦丹丹在门口支起一张桌子挡住了半扇门,另外半扇门上张贴着“不提供堂食,可打包”的标识。按照防疫要求,该门店购置了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每天上午、下午对店内进行消毒。
一名顾客在店门口与韦丹丹简单交流了一会儿,便在门外等待,几分钟后拿着打包好的擀面皮离开了。这样既能满足顾客的购买需要,又能减少顾客和门店经营者接触,避免人员聚集。此外,新村社区还要求餐饮门店对接触的顾客进行实名登记。
“社区一家卖大米炒菜的门店也已恢复经营,虽然大门紧闭,但通过网络订购、外卖配送。”肖明军说,特殊时期,无法到店内用餐,但外卖、打包等形式可以让居民享用菜肴。
2.洗车店:经营时间缩短,服务预约客户
目前,市区大多数洗车店尚未恢复经营。
当天,兴华路一家名为“车呼吸车工场”的洗车店恢复营业,暂定经营6小时。“客户需要在我们门店的微信群中预约。”洗车店经营者边喜民介绍。
“这几天陆续接到了很多老客户的信息,他们反映自己的车辆打不着火,无法启动。”边喜民说,车辆长时间停放容易造成电池亏电,这时候需要车辆维修师傅上门激活电池。“如果以后车辆还需要长时间停放,就把电池负极拔掉或者隔几天将车辆启动10分钟左右。”
3.理发店:对店内多次消毒,避免顾客聚集
2月24日是二月初二,很多人选择在这一天理发。2月23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理发店已经恢复营业。
在市区八一路一家名为“新起点”的理发店,记者看到,经营者刘艳杰正在对理发工具消毒。
“我们按照社区的要求,购买了84消毒液,每天3次对门店消毒。每次使用完推子等理发工具后,用稀释的消毒液消毒。”刘艳杰告诉记者,她还准备了一次性手套、口罩等,打开大门保持店内通风,尽最大努力确保防护措施做到位。
“门店开了7年多,接待的基本上都是周围小区的老顾客。他们如果来理发,会提前打电话或者通过微信预约。”刘艳杰说,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理发店一次只接待一位顾客。如果店内有顾客,下一位顾客需要在店外等候,保持安全距离。
4.宾馆:对顾客进行实名登记和体温测量
东城区邓庄街道办事处空港新城社区临近许昌东站,住宿业较为发达。
空港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晨松告诉记者,2月23日上午,他接到了4家宾馆的恢复经营申请。其中,星港快捷酒店、蓝月亮主题酒店、尚特酒店等都符合复工标准,开始恢复经营。
按照社区的要求,恢复经营的宾馆加大了对房间的消毒力度,对服务人员加强了防疫培训,并每天对服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社区要求住宿业经营主体做好顾客身份实名登记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的人员及时上报。”魏晨松告诉记者。
新闻连连看
这些场所禁止恢复经营
除了上述四种类型的门店外,花店、烘焙店、洗衣店等服务业门店也陆续恢复经营。目前,禁止恢复经营的场所包括线下培训机构、网吧、电影院、KTV、洗浴中心、棋牌室、游艺厅、健身房、博物馆、旅游景区、旅行社等。
疫情仍未过去,前往门店消费仍然需要保持警惕,戴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