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连日来,我市各地想办法、出实招儿,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严控疫情抓农时 扶贫基地生产忙

驻村第一书记陈浩勇(左)帮助菜农收拾黄瓜藤蔓。 资料图片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武书锋 何炜

在扶贫基地的蔬菜大棚里,蒜苗、香菜、香菇、黄瓜正被一筐筐地采摘;在田地里,旋转的喷头甩出一圈圈水花;在即将播种的土地上,耕地机咆哮着……连日来,我市农村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耕地施肥,育苗除草,采摘售卖,物流顺畅。防控疫情不误农时,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战“疫”不忘保春耕,

辛勤耕作抓农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与往年相比,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袁庄村今年的春耕生产有点儿特别:村民戴口罩、不唠嗑,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儿,信息化、机械化手段齐上阵……

“战‘疫’不忘保春耕,改变的是自我保护,不变的是辛勤耕作。”2月21日,许昌学院派驻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袁庄村的第一书记陈浩勇说,以前,村民习惯扎堆浇地,现在,他们电话、微信预约,逐户浇地;以前,每到春耕的时候村民才会买农药、化肥,现在,他们村的农资经营户把年前储备的农药、化肥送到村民家门口。

2月22日一大早,长葛市南席镇杜庄村第一书记许辉到承包人赵福民的田地里,先检查工人是否戴好了口罩,然后一个个测量体温,“一定不要大意,不仅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要抓紧农时大干快上”。

疫情防控工作做完,前来干活儿的工人,有的打药,有的定桩挂网。打药是为了让草皮长得更好,定桩挂网便于草皮的根、茎长得更均匀。

“两头都得抓,我每天按你的标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赵福民对许辉说。赵福民在杜庄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这个绿化草坪生产基地是杜庄村的扶贫基地。这个基地一年能收获两次,带动杜庄村村民全年累计务工人数在150人左右。

在襄城县颍阳镇盛寨村,该县工作人员调研盛寨金银花种植项目,助力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在禹州市方山镇逯坡村“花海油语”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抢“失去的一个月”……

春耕大忙季节已经到来,我市各地党员干部坚持“一手牵两头”,在不聚集、不扎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农业复工复产,做好农民技术指导,抓好田间管理、花木种植、造林绿化等工作。

只为能行找办法,

不为不行找借口

既要严格防控疫情,又要抓紧农业生产,怎样才能“两手抓”?

“连日来,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安全生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陈浩勇说,他们决定,袁庄村对外来人员和车辆严格管控,村里各条道路的路口都设有党员“一编三定”疫情防控检测点,疫情防控工作以“村、组、户”三级联防常态化推进,春耕生产以本村农户和个人分散式、错开式开展,严禁外村人员进入本村务工,防止生产中人员聚集,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确保村民安心投入春耕生产。

为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袁庄村开辟了“绿色通道”,并进行登记、消毒。为解决疫情期间的销路问题,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致富带头人商议,与市内运营的蔬菜批发经营商户和乡里超市经营者联系,让其到村里统一采购;袁庄村定点扶贫单位许昌学院订购了袁庄村的蔬菜。

鄢陵县望田镇自2002年开始把前景广阔的辣椒种植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辣椒种植和加工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为科学指导群众春耕,望田镇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了解选种、育苗、墒情等的情况,并现场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指导群众合理施肥、打药、备播等。同时,该镇通过广播、微信等渠道,向群众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引导群众尽量实施机械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春耕效率,减少人员外出。

“农时不等人。我们要求群众下地干活儿时戴好口罩、分时下地、分散干活儿等,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该镇蔡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段华珍说,“咱得为能行找办法,不能为不行找借口。”

各项措施有保障,

战胜疫情奔小康

“这几个水果大棚,我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预计每年可以带动2到3人务工,预计他们每人每年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也算是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葛市南席镇古城村二组村民张新风说,“紧抓农时,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

“疫情对我们种植香菇没有太大影响。批发商上门收购,解决了很大的问题,香菇价格比往年略高一些。”2月21日,建安区艾庄回族乡袁庄村拥有23个香菇种植大棚的致富带头人袁建立说。

袁建立利用对外承租的形式,带动本村5户贫困户搞大棚种植,袁乃超是其中一户。目前,他们5户均已脱贫。

“脱贫不算啥,今年,我得奔小康。”袁乃超信心满满地说。

2月21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确保我市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及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兜底脱贫,高质量地完成剩余的脱贫任务。要全面提升“三农”工作质量和水平,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高小康社会的成色。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凝聚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