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月15日,在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工人轻启按钮,“Huanghe”品牌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掀开“蓝盖头”,露出帅气真容。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生产基地一片忙碌。
这是“许昌速度”的体现:从选址到投产仅用58天,刷新全省实体企业落地纪录。
这是“中原效率”的彰显:随着黄河鲲鹏项目在许昌落地,河南成为除了华为自有品牌外,全国首个生产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的省份。
省委、省政府为“黄河鲲鹏”确立的定位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给世界第二种选择”。搭载“鲲鹏”“中国芯”的黄河鲲鹏系列计算产品,将服务于河南乃至中国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瞄准自主创新,在市场大潮中拼搏奋进。
□ 记者 王利辉 文/图
牵手华为打造河南自有品牌
“黄河鲲鹏”到底是什么?
2020年春节,虽然疫情蔓延的消息不断传来,但是来自华为公司的4名技术骨干仍按原计划来到了黄河鲲鹏生产基地,并进行了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
“华为技术人员之所以这么着急到来,是因为黄河鲲鹏产品生产的需要。时不我待,必须抓紧时间,全力推动复工达产。”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贤钊说。
“黄河鲲鹏”,一个必将叫响华夏的计算机民族品牌,是华为公司与河南共同孕育的“新生命”。
2019年7月,华为公司在北京举办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峰会,着手推进以鲲鹏和昇腾处理器为核心、贯穿整个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的“鲲鹏生态”。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峰会上表示,面向多样性的计算时代,华为将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构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共同为各行各业提供基于鲲鹏处理器的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
鲲鹏计算产业是基于鲲鹏处理器构建的全栈IT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包括PC、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和咨询管理服务等。省委、省政府敏锐抢抓重大时间窗口机遇,与华为公司在建设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方面达成共识。
2019年9月25日,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河南鲲鹏产业联盟成立;2019年10月24日,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2月17日,“Huanghe”品牌发布会举行……
作为河南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采用“1+2”模式的河南鲲鹏实体企业落子中原:其中,黄河科技集团负责统筹全面的生产、销售、创新工作,并与郑州合作成立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与许昌合作成立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服务于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的研发和制造、销售。
围绕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全产业链,我市规划建设了许继生产基地、电子科技产业园、许昌市智慧信息产业园3个综合园区,分别赋予生产基地、供应链和物流中心、服务和培训中心的功能。
诸多优势推动许昌脱颖而出
生产基地为何“花落”我市?
“选择河南,选择许昌,是正确的。”在许昌实地考察黄河鲲鹏项目建设情况后,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Cloud&AI产品服务总裁侯金龙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河鲲鹏’最终落地许昌,为许昌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市委书记胡五岳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许昌的关心支持,这是许昌产业基础、配套能力、营商环境等综合优势的体现。
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许昌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工业竞争力居河南省第3位,工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是河南省制造业基础比较坚实的地区之一。
配套能力强大。近年来,许昌重点培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拥有电子信息企业50多家。其中,许继集团、森源集团是全省仅有的2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同时,许昌拥有装备制造领域专业技术工人4万余名,拥有3所高等院校,每年可输出产业技术工人1万余名。
交通区位优越。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次中心城市,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50公里;境内有3条高铁线、5座高铁站、4条高速公路,公交化运营的郑许市域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是河南省区位交通优势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
营商环境一流。近年来,许昌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致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在河南省最少,“放管服”改革始终走在河南省前列。在2019年《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营商环境居17个省辖市第1位。
许昌与华为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7年,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双方又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目前正在“智慧城市”、平安建设、5G产业发展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同时,许继集团、北邮许昌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多年来也与华为公司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在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方面,许昌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克难攻坚、攻城拔寨的勇气和韧劲,必将推动“黄河鲲鹏”扶摇直上!
58天时间见证“鲲鹏展翅”
“许昌速度”是如何创造的?
58天时间,见证“鲲鹏展翅”,也创下了全省实体企业的落地纪录。
2019年11月2日,省政府正式确定许昌为黄河鲲鹏项目生产基地。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既是省政府对许昌的信任,也是对许昌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厚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表达了坚定不移往前走、坚决干好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12月29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在许昌举行——
这标志着,搭载“鲲鹏”“中国芯”的鲲鹏系列计算产品正式面世,将服务于河南乃至中国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
这意味着,该项目从启动到建成和产品投放市场,前后仅用了58天。我们用“许昌速度”“许昌效率”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为“鲲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打造好我省鲲鹏计算产业的本土品牌,省委、省政府对黄河鲲鹏项目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并成立了黄河鲲鹏项目专项工作组,要求项目承接地政府和各参与部门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工作。
作为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的具体承接方,许昌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由市委书记、市长“领衔”,设立8个专项组,坚持每周雷打不动地召开专题例会,分析研判问题,举全市之力、聚多面之资、汇八方之才,打造黄河鲲鹏数字信息产业。
我市还会同省直部门领导多次赴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对接商标注册事宜,赴雄安新区学习创客营经验做法,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与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及半导体所、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及许继集团、易华录公司、中标软件、众诚科技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加快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同时,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了30亿元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设立了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许昌基地,致力于打造信息产业高地、人才洼地。华为公司也对黄河鲲鹏项目建设给予了全流程指导,还派出一个4人专家组常驻项目进行支持和帮助。
为确保“黄河鲲鹏”首批产品如期下线,许继集团积极发挥与华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优势,大力支持该项目建设,在厂房、人才保障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
两个月的“攻城拔寨”,不舍昼夜的全力攻坚,保证了黄河鲲鹏项目如期“华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