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版

欲寄彩笺兼尺素,清风细雨诉亲情

核心提示

3月25日,本报刊发了4位市民对各自逝去亲人的思念短文,触动了不少人的心灵。今天,又有4位市民通过晨报,用感人的文字,寄托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记者 黄舒平 王培

一辈子操劳的妈妈:您是我一生的感动

【哀思寄托人】

刘爱红,女,44岁

妈妈,您走一年多了。在此期间,我始终“走不出来”,看到街上步履蹒跚的老大娘就会想起您,想上前搀扶一把,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我在北京的家里,还保存着您最喜欢穿的两套衣服,上面依旧留存着您的气息。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把衣服拿出来晒一晒、熨一熨,仿佛您还活着,从未离开我。

我们兄妹5个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我时常想起您戴着眼镜,在微弱的灯光下做衣服的场景。小时候半夜醒来,我常常看见您的背影在灯光的映衬下,是那么温暖,令人难忘。

16年前,由于丈夫去世,我成了单亲妈妈,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女儿。您不放心,不辞辛苦地跑来照顾我们娘儿俩,为我们做饭,不停地教导我一定要坚强地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正是您的鼓励和谆谆教导,让我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勇敢地撑起这个家。如今,我的女儿已经上高中。

前年,80多岁的您病了,在北京工作的我心急如焚,连夜开车回到老家。您看到我回来,强忍着病痛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没事。爱红,你不用跑回来,忙你的去吧!”当时,我控制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妈妈呀,您什么时候都想着我,为我着想,您令我一生感动!

后来,您的病情恶化,我请了长假在许昌陪您。不论您住院还是在家养病,我都寸步不离。因为您是我的天,我不能没有您。

一年多前,您突然摔倒。这对于重病的您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我们找了好多医生,去了好几家医院,却回天乏力。您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五人哭成了泪人。

今年清明节,由于受疫情影响,我不能回去祭拜您,但始终觉得您一刻都不曾离开过。妈妈,希望那边没有病魔,没有痛苦,您永远幸福快乐。

最疼爱我的奶奶:好怀念您做的荷包蛋

【哀思寄托人】

网友“淡然”,女,35岁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日子,我想起了最疼爱我的奶奶,想起了那碗爱意满满的荷包蛋。

我们姐弟四人,只有我是女孩儿。奶奶待我格外亲,有啥好吃的总是给我留着,而且总是偷偷塞给我零花钱。由于老家离县城比较远,我上高中只能去县城,先坐一个小时汽车,再坐三轮车才能到学校。也许因为从未离开过家,也许高中的学习压力太大,每次返校的时候我都恋恋不舍,哭着踏上行程。

每次看到我一把鼻子一把泪,奶奶总是不住地擦眼泪。我走出大老远,还能看见奶奶站在大门口,变得越来越小。

最让我难忘的是奶奶给我煮的荷包蛋。小时候,我身体瘦小,比同龄人矮一些、瘦一些。奶奶喂了几只母鸡,母鸡下的蛋不舍得吃,总是等我回来,给我煮一大碗荷包蛋,然后笑着看我吃完,嘴里还念叨着:“你太瘦了,要多吃点儿才行。”然后,她自豪地对别人说:“我的孙女真中,考上县城的高中,将来一定是个‘好秀才’。”

每两周回一次家的我,总是想着奶奶煮的荷包蛋,软软糯糯的,溏心儿的蛋黄,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仿佛那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直到后来我上大学、参加工作,每次回老家还是先去找奶奶,让奶奶给我煮一碗荷包蛋。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留念。

奶奶是83岁走的,走的时候很安详。我握着奶奶的手直到最后一刻。自从奶奶走了之后,我再没吃到过那么美味的荷包蛋。

奶奶,您放心,孙女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如您所说,是一个“好秀才”。

亲爱的爸爸: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

【哀思寄托人】

网友“曼妙时光”,女,49岁

亲爱的爸爸,清明节马上到了,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疫情防控,市玉皇岭墓园暂时关闭。我们清明节不能给您扫墓了。您在天堂好吗?好怀念有您的日子!

最近,我总感觉心里不舒服,有很多话想说给您听。您离开的这3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您,仿佛您还在身边,从来没有离开我。

我跟您有太多相像的地方,比如长相,小眼睛、单眼皮;比如吃饭慢,而且无肉不欢;比如性格倔强,但讲道理。因此,从小我就认为自己和您是一伙儿的,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记得小时候,每个星期天您都会给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我还记得星期天一早,您会到解放路附近的农贸市场采购。每次您都带着我,给我买零食。至今,我还记得您在春秋园林广场旁边的冷饮店给我买冰淇淋,在许昌大酒店旁边的包子店给我买小笼包。

几十年过去,我们都长大了,却一直延续着星期天回家和您团聚的习惯。星期天的家庭聚餐成为我们儿时幸福的记忆。在我的记忆里,每次您给我们炖鸡,总是把鸡腿、鸡翅、鸡胗、鸡肝……夹到我们碗里,而您只吃鸡脯。我们让您吃鸡腿,您说自己不爱吃。我长大以后明白了,您不是不爱吃鸡腿,而是舍不得吃。

亲爱的爸爸,现在我们过得很好,您放心吧!妈妈的身体很好,姐姐每天都去给她收拾屋子、买菜、做饭。我每个星期天都去看望妈妈,给她买她爱吃的美食,陪她聊天儿。您的外孙女今年研究生毕业。咱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您放心吧!

勤劳、朴实的大哥:您是我心中的大山

【哀思寄托人】

网友“八月菊花”,女,56岁

我是在大哥的肩膀上长大的。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母亲的身体也不好,我常常一病就是几个月,大哥天天背着我去看病。

我一生病,大哥就在我的床边打地铺,连我翻身都知道。听见我咳嗽,他会赶忙询问:“妮儿,是不是又不舒服了?我给你端碗水吧!”那时候,学校特别远,要翻过一座山才能到。大哥怕我累着,总是背着我上学。放学的时候,大哥在学校门口等我,把我背回家。

那时,大哥宽厚结实的肩膀是我温暖的港湾。在大哥的呵护下,我慢慢地长大,身体渐渐硬朗。为了供我上学,大哥早早就辍学了,到煤窑挣钱养家。看着大哥的背驼得越来越厉害,我的心里酸酸的,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将来让大哥过上好日子。

也许是因为操劳过度,大哥的身体并不好,40多岁腰就直不起来了,走路时身体前倾,看着让人心疼。我给大哥买过许多膏药,找了很多偏方,可大哥的腰始终不见好。当时,我还侥幸地以为,只要不恶化就行。

谁知,大哥48岁的时候,突然说头疼。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大脑里长了一个恶性肿瘤。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人坐在一旁哭了整整一夜。

看着病床上的大哥,一天幸福的生活也没过过,我的眼泪都要流干了。那个时候,大哥安慰我:“妮儿,别难过,谁都要走这一步。你的身体不好,大哥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大哥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我在病床旁守了两个多月。大哥日渐消瘦。他走的时候,一米八的身体缩成了一米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想起了可亲、可敬的大哥。我现在过得挺好,儿女双全,他们都成了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脑海中还是会浮现出大哥的样子,耳边传来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大哥,你在天堂还好吗?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给我们来稿

1.拨打晨报热线电话2770000讲述;

2.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许昌晨报官方微信留言;

3.发送电子邮件到chenbaoshuping@163.com。

请在来电来稿中留下联系人的手机号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