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援鄂防疫队队员凯旋

许昌再次用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回家

王文江在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资料图片

贾永华在确诊患者居住地进行消毒。资料图片

3月30日下午,疾控人员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许昌站出站口欢迎最美逆行者贾永华、王文江归来。记者 牛书培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在武汉持续奋战30多天,3月30日下午,我市两名援鄂防疫队队员贾永华、王文江平安回家!高速公路口、酒店门前挂满了欢迎他们的标语。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令无数人动容。铁骑开道护送,市民驻足致敬,继援鄂医疗队41名队员归来后,许昌又一次用最高礼仪迎接英雄凯旋。正在酒店集中接受医学观察的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纷纷打开窗户,热情地隔空喊话,欢迎“战友”入队。

抵达武汉,这里就是“战场”

2月23日,许昌市疾控中心选派两名业务骨干随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防疫队出征武汉,对口支援硚口区,做公共环境卫生消杀和实验室检测检验工作。硚口区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之一,常住人口约62万,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

我市选派的业务骨干,一位叫贾永华,是疾病控制主管医师;另一位叫王文江,是实验室检验技师。

抵达武汉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市长江大酒店汉口店。这里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5公里,附近是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和武汉展览馆方舱医院。

“走进电梯,我看到钢板已经被消毒剂腐蚀得锈迹斑斑。它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这里就是战场,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贾永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出于疫情防控考虑,酒店的中央空调停用,房间的窗户不能打开,消毒水的刺激气味难以消散,大家都被呛得咳嗽、眼睛发酸,只能靠开门通风换气。寒冷的夜晚,队员们首次经历了“夜不闭户”。

他们是抗疫中的病毒“捕手”

全副武装,每天都在与新冠病毒“零距离”交锋,这就是贾永华、王文江在武汉的工作。

王文江被编入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防疫队检验组。4名队员分成两组,轮流在实验室里进行核酸检测(口罩每4个小时要更换一次)。 检验组承接了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所有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任务。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创下了一天检测413份样本的纪录。“每天在实验室里至少工作9个小时,晚饭一般夜里10点多才能吃上。”王文江表现出色,在武汉火线入党。

贾永华是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防疫队消杀组的4名成员之一、党员。到武汉后,他每天都背着20多公斤重的消毒设备,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出现在确诊患者家中、方舱医院及隔离病区,无死角喷洒经过严格配比的消毒液。“喷洒的顺序是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消毒液附着在墙上,以湿透不流水为标准。每到一个疫点就意味着我们要和看不见的病毒正面较量,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过氧乙酸对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非常大,我们经常流着眼泪、鼻涕坚持几个小时,但没有办法擦拭,那滋味真难受。”贾永华感叹地说。

重返方舱医院,对环境彻底消毒

截至3月10日,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各省医护人员相继进入休整模式。防疫队队员仍然在坚守,工作量比之前更大。他们需要重返抗疫“战场”,进行消杀前的病毒采样和终末消毒。

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56人。3月13日上午,防疫队队员重返该医院,带上病毒采样管、采样拭纸,对医院内部进行消杀前的病毒采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大于等于90%才算合格。

“宽敞的方舱医院内,分隔出一个个独立的舱室,隔板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形纸片,上面既写有病人感谢医护人员的话,也写有医护人员鼓励病人的话。看着这些感人肺腑又充满力量的话,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贾永华说。

3月13日下午,防疫队再次出发。他们兵分两路,进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开展终末消毒。如果没问题,这两家医院将重新恢复使用,正常接诊病人。防疫队队员连续工作6个小时,没有喝一滴水,也没有上过厕所。

缘何迟归?为武汉恢复正常秩序坚守

3月19日,许昌援鄂医疗队的41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回到许昌。很多市民追问:“许昌援鄂防疫队的两名队员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贾永华在3月20日的日记中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今天是3月20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连续2天为零,武汉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地的医疗队陆续撤离,但是,战斗仍未结束,我们疾控人的工作还在继续,又有许多新的工作要开展。大家正在为恢复武汉这座城市的正常秩序努力工作。”

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亲人了,和家人联系只能下班后通过微信和电话。“我不怕病毒,但是怕家里人担心。”王文江说。

“有一次执行完任务经过汉口火车站,等红灯的时候,司机师傅停了一个好位置,我拍下了非常时期汉口火车站的珍贵照片。我小时候听长辈说,修京汉铁路用的红石头,是从我的老家长葛后河的山上运来的。”王文江说。

贾永华告诉记者,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如果没有疫情,他真想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抚摸那一棵棵香樟树。他说:“疫情终将过去,我们无憾曾用平凡之躯,为这座英雄的城市践行过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