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莉莉 文/图
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位于襄城县紫云镇,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明清八大书院之一的紫云书院就坐落在紫云山风景区。阳春三月,记者前往探访。
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创办
古代文人读书讲学之地
李敏,字公勉,是许昌市襄城县人。传说,他幼年就酷爱学习,可是家里很穷。村旁有座紫云山,上面长满了槲树,他经常上山砍柴卖钱买书。李敏长大后考中进士,历任御史、巡抚、漕运总督、户部尚书,在改除漕运积弊、禁止民田放牧、赈灾救荒等方面多有建树,做过不少惠民实事。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李敏的母亲因病去世,他回乡守孝三年。守孝期间,李敏常常漫步紫云山,醉心于秀丽幽静的山色,出资建了3间书屋,用于读书讲学。 此后,来此春吟残雪、夏避炎暑、秋赏红叶、冬观雪景者络绎不绝,此地渐渐成为雅士墨客聚集之所。当时,“紫云残雪”为襄城八景之一。
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并扩建了殿宇堂斋。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因为身体不适,李敏上书乞归,养病于紫云书院,与诸生讲习程颢、程颐等名家著作。明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明代书画家沈周、清代文学家李来章、清代武状元李春奇等曾在此读书或讲学,紫云书院一时著称中州,成为继宋四大书院之后又一知名书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柏三石一孔桥”并非有231个桥孔
襄城县文物管理股股长孙晓宁介绍,紫云书院于清嘉庆年间更名为李家祠堂,建在红石砌成的高台之上,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存有门楼、大成殿、东西配殿、左右厢房等,均为硬山式青砖红石结构。紫云书院现占地6825平方米,呈长方形,三进庭院,南北长105米,东西宽65米,墙高3米。
坐落于万亩槲林之中的紫云书院三面环山,曲径通幽。记者拾级而上,看到自南向北存有二柏(百)三石(十)一孔桥、正门遗迹、钟鼓二楼遗迹、文昌阁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棂星门、大成殿和《中州道学》《理学名臣》等青石碑刻。
“说起‘二柏三石一孔桥’,很多游客感兴趣,以为是一座桥有231个桥孔,其实不是这样的。”孙晓宁说,这座小桥长不到3米,宽2米多,只有一个桥孔。它建在小溪之上,由3块石板架起,两边原有两棵柏树,这里所取的是“二柏三石一孔桥”的谐音。
明清八大书院之一
专事弘扬程朱理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对读书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现代学子读书在学校,古人读书则在书院或私塾。
紫云书院久负盛名,为明清八大书院之一,曾为程朱理学的弘扬地,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程朱理学又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学派之一。据了解,该学派由北宋时期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罗从彦、李侗等人传承,到南宋时期由朱熹集为大成。
元代起,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