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闻深三度

舞狮、舞龙、舞扇、旱船等产销两旺,许昌社火产业淘宝村霍庄叫响全国

传统产业火,许昌味道浓

社火道具:毛驴

不同种类的狮子头

不同种类的狮子头

记者 孙学涛 实习生 冶双良

“30套戏服,30把舞扇,2条旱船,2头舞狮!”猪年腊月二十五,来自周口市扶沟县的段女士一行5人,在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龙腾社火道具店,一口气把秧歌队所需的道具置办齐了。

春节前的霍庄村,几乎家家户户挂彩旗:鑫正戏剧、舞扇、舞狮、舞龙……每一家主打的产品各不相同,都在为最后的销售高峰忙碌。

“霍庄社火道具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中叶。”4月3日,霍庄社火道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军政介绍,清朝光绪年间,霍庄村村民霍朝彦常年跟随舞狮队到外地演出,靠跑龙套、干杂活儿为生。霍朝彦晚年返回家乡后,因年迈体衰,只能干修补舞狮等道具的粗活儿。他通过对社火道具的反复拆卸、组装、修补,渐渐掌握了不同地区社火道具的制作方法,然后进行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并将制作技艺教给了村民。

霍庄村村民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七代。

社火表演所用的道具繁多,主要有舞狮、舞龙、龙灯、旱船、花灯、戏服、大头娃娃等。以舞狮道具为例,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而且为纯手工制作。

霍云龙是从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步入原定的生活轨道,而是回到老家霍庄做狮头等社火道具。

猪年腊月二十五,他仍在为一组定做的狮头“描眉画眼”。

“舞狮道具主要由狮头、狮身组成。”霍云龙说,制作狮头共有购料、编狮头、纸糊、烫壳、批壳、溜光、风干、抛光、刷胶、修饰、上漆、上彩、绘画、缝毛、组装等15道工序,制作狮身共有选料、除杂、去骨、取毛、分毛、清洗、染色、挂拉、分档、染色、捆扎、裁剪、缝片、锁边、制狮裤、制狮袖、制脊背、制狮尾18道工序。这样,经过33道工序,舞狮道具的制作工序才全部完成。

“百年社火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让霍庄村的社火道具享誉十里八村,成为全国最大的社火加工专业村。”霍军政说,该村8名村“两委”干部都成立了自己的生产企业,先后带动近500户群众在社火加工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道。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霍庄村社火道具加工产业借助电商平台,不断拓展销售业务,规模和效益实现了飞速增长。目前,该村电子商户总数已达312家,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社火产品年交易总额达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元。2019年,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被河南省文化部门评为“文化特色村”;连续4年被阿里研究院授予“中国淘宝村”称号。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