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迷迭香开出幸福花 贫困村彻底变了样

赵杨(右四)介绍迷迭香生长情况。 资料图片

□ 记者 张辉

4月3日,禹州市花石镇崛山村崛山坡上,漫山遍野的迷迭香长势喜人,淡紫色的小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身穿牛仔裤、运动鞋的赵杨站在坡上,眼中充满了喜悦。作为许昌市妇联派驻崛山村的第一书记,两年多来,赵杨和村“两委”成员引项目、建基地,让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彻底变了模样。

省级卫生村、禹州“美丽乡村”……如今的崛山村,屋舍俨然,花红柳绿,道路上不时有蓝白相间的垃圾清运车和洒水车驶过。然而,两年多前,崛山村并不是这个样子的。38岁的赵杨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17年冬其刚到崛山村时的情景:年久失修的村室、坑坑洼洼的广场、没有路灯、没有水、没有厕所,甚至收拾不出一间勉强能住的屋子……

那时,赵杨耳边时常传来朋友和村民的质疑声:“放着条件便利的城市不待,跑到山沟里受罪,图啥?”“城里的女干部到我们这儿是不是‘镀金’的?”面对这些,赵杨也曾黯然落泪,但从不曾退却,“既然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

经过近3个月的走访,赵杨决定从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当时,村民吃的自备井井水水质不达标。我来时正逢村里334米深的水井准备开挖。我与村‘两委’成员商量铺设水管管道、安装水表到村民家中,但需要向村民收取费用。”赵杨说,为了向村民说明情况,赵杨和村“两委”成员多次走访入户并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最终,这笔钱仅用3天便收齐了。

“闺女,我来交费,不能拖大家的后腿。”村里90岁的杨淑香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村部交纳费用,并给在场的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唱起了红歌。唱到兴起处,她还起身跳起了舞。这一幕让赵杨忍不住红了眼眶,“我下决心为村民做更多实事”。

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村道、生产道,建设村部综合文化广场,整修村主街道排水沟,争取农村垃圾清运项目,硬化村室后院路面并修建冲水式厕所……在赵杨的努力下,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在崛山村落地实施。

硬件强,软件也不能落后。在赵杨的组织下,崛山村成立了美丽崛山广场舞队。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村部综合文化广场上,队员们曼妙的舞姿成为崛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让村民稳定增收,让集体经济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一直是赵杨入村后思考的问题。经过考察,赵杨结合禹州“药都”优势、村内大量坡地常年闲置、富余劳动力多等特点,带头垫资7000元,6名村“两委”成员和2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各垫资3500元,建立崛山迷迭香种植扶贫基地,并与国家级示范社森茂种植合作社达成联营协议,让村民拥有出租土地和务工的收入,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目前,崛山村迷迭香种植面积已增至近百亩。

闲暇时,赵杨总爱到贫困户家中转转,和他们聊天儿。“书九,向远这几天在家干啥呢?”当天,在贫困户张书九家里,赵杨在一个小马扎上坐下,询问张书九儿子的近况。张书九夫妻俩都有一定程度的智力残疾,生活困难。赵杨除了为他们申请低保、残疾补贴外,还为他们协调公益岗位,解决孩子入学问题。“孩子上学了。”张书九看到赵杨,总会这样说。

“有人问我做好驻村工作的秘诀是啥,我认为就9个字——学政策、访民情、干实事。”留着齐耳短发、戴着眼镜,看上去文静柔弱的赵杨坚定地说,“未来,我要继续抓好产业项目,让崛山村的乡亲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