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草莓飘香,助力村民“甜蜜”脱贫

村民在大棚内采摘草莓。记者 吕正子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辉 吕正子) 平坦的水泥路旁,数十个淡蓝色的日光大棚整齐排列,几名工人在大棚内外来回穿梭,将一盆盆草莓运到路边临时搭建的房子里……4月4日,天气晴好,襄城县颍阳镇单庄村草莓种植园区一片繁忙景象。大棚旁竖立着一个数米高的红色牌子,上面“襄城县产业扶贫特色种植园区”的白色大字十分显眼。

“草莓的生长旺季即将过去,最近收草莓的人少了。”记者在种植园区的草莓大棚里见到了当地草莓种植大户陈真迎。他正在指挥工人将大棚内的一层蓝色薄膜收起来,以便草莓能够晒到更多的阳光。记者注意到,相比蔬菜大棚,草莓大棚顶部多了几层薄膜。“共有四层膜,主要是为了保温。”陈真迎说。

大棚内,10垄草莓苗开出白色的小花,并缀满或青或红的草莓。年近五旬的张巧峰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这是10个大棚中的一个,草莓品种主要有红颜、宁玉等。”陈真迎说,16年前,该村就有人种植草莓了。2004年,30多岁的单庄村村民常向前将草莓种植技术带回家乡。2015年,看到效益的陈真迎和常向前合伙流转了村里的600亩土地,投资数百万元,建起了占地200亩的草莓种植园。

长100米、宽8.5米、高近3米的草莓大棚建起来后,首先要对大棚内的土地进行灭菌消毒,然后用起垄机起垄。每年5月,在空地上播撒草莓种子进行露天育苗,10月前后将草莓苗移栽到大棚内,来年的1月到5月是草莓的采摘期。5月到10月是草莓大棚的闲置期,他们会在大棚内种植吊瓜,饲养豆青虫。“豆青虫蛋白质含量很高,很受南方人欢迎。他们直接收购,价格高的时候,每公斤超过200元。”陈真迎说。

“我们的草莓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有时候,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半夜还在采摘草莓。”陈真迎说,在草莓种植初期,为了打开销路,他曾到许昌、平顶山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挨家挨户进行推销。经过他的不断努力,现在,他已经成为不少鲜果行和蛋糕房的固定供货商。如今,每个大棚的年产量大约为1500公斤,毛利润大约为3万元。

在常向前和陈真迎的带动下,目前,该村共有6户村民种植草莓,建起草莓大棚80余座。单庄村附近的五女店镇、椹涧乡,甚至禹州、长葛等地种植草莓的,多是单庄村的人。单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单庄村有1800多人,耕地只有1600亩,人均不足一亩。村民大多种植辣椒、烟叶和红薯等经济作物。

“草莓种植给村民尤其是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单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说,草莓育苗、移栽和采摘需要很多人,这给附近的村民增加了务工收入。村民陈广星、张爱枝等通过在草莓种植园区和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脱贫。目前,该村仅剩2户4人因残尚未脱贫。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原村小学的位置建设档发加工扶贫车间,估计能吸收10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我们将借助颍汝总干渠两侧升级改造的东风,发展草莓采摘,改善村容村貌,将我们村打造成许昌南部的风景区。”陈永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