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闻深三度

一段难忘经历画上句号

再出征 继续做好平凡工作

4月3日,人们迎接隔休结束的亲人回家。 记者 牛书培 摄

“历经48天,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感谢一路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患难与共拯救生命的战友!我们回家了,新的征程开始了。”

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写下心语,为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段经历画上句号。

隔休结束后,队员们有的立刻返回工作岗位,有的要好好陪伴家人……不管怎样,他们都是迎难而上的时代英雄,都是坚守岗位的普通医护人员。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这次驰援武汉的难忘经历将化为他们前行的力量。

记者 张铮

【归队】 放心不下病人,隔休结束就上岗

“李主任回来了!”“李主任,你瘦了。”4月3日下午,市中心医院,大家看到李景钊围上来。

李景钊是许昌援鄂医疗队队长、市中心医院呼吸一病区和呼吸危重症科室主任。从1月24日开始,他就走进隔离病房,与新冠病毒战斗。

“隔休期间,我很着急。离开科室40多天,科室的情况让我很牵挂。”李景钊说,隔休期间,他和同事用视频沟通了解科室的情况,以及住院病人的情况。

隔休结束,李景钊回到医院参加完座谈会直奔科室,开启了工作模式。查房、与其他医生一起进行会诊、安排科室的各项工作,李景钊又忙碌起来。

“李主任,10号床的病人病情有些不稳定。”放下电话,李景钊带上听诊器来到一楼病房,向病人家属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然后拿起听诊器对病人进行检查。

按照规定,他们还有一周的休假时间,但李景钊实在休息不下去,第一个返回工作岗位。

李景钊认为,驰援武汉的一个多月一生难以忘怀。

“队友、酒店工作人员、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其他单位的同行就像一家人。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我心里暖暖的。离别时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让我终生难忘!我将发扬奉献精神,加强学习,把工作做得更好。”李景钊说。

【感恩】 全力完成使命,感恩后方的支持

此番许昌援鄂医疗队无畏而去、无恙而归,李景钊也兑现了出征前的诺言:“结束任务后,把所有队员平安无恙地带回来!”

平安回家,队员们很感谢家乡人的支持和厚爱。隔休期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听说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住在锦江之星酒店,将1万元现金送到该酒店前台,告诉工作人员“队员们喜欢吃什么就给他们买什么”。

市区西大街一家肉夹馍店的工作人员在往锦江之星酒店送餐的过程中了解到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住在这里,立即免单,并连着好几天给他们送肉夹馍。

“此生能在国家需要时为国家出点儿力,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在我们开展支援工作的过程中,家乡和武汉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给予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倍受鼓舞。我们只是做了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重返工作岗位后,我们会铭记各级领导的鼓励与鞭策,铭记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继续努力,争取再立新功。”大家纷纷说。

在记者采访中,队员们讲述了在武汉期间的许多难忘时刻。令他们最感动的是各地援鄂医疗队的集体精神,每一名队员都抱着“有国才有家。国家有需要,我们义无反顾”的信念,竭尽全力地工作。

队员刘宁博说,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洗手间,每位医生都需要负责100多名患者,任务繁重,但没人有一句怨言。为避免交叉感染,大家无法面对面交流,但休息时想方设法讨论如何改进工作、如何医治病人,让病人尽快出院。

“在方舱医院工作的时候,一些病人跟我说,他们一家人都感染了。这让我更加感到一家人平安、健康的重要性。回家了,我最想做的事是好好陪伴家人。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有他们的鼓励,特别是爱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勇往直前、毫不畏惧。”队员石晓晓说。

【前行】

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再创佳绩

“我们是‘战友’!”李景钊说,他们41个人在武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隔休期间,他们经常各自坐在房间门口,探讨驰援武汉的经验,通过讲故事、讲体会、讲家庭的方式进行沟通。

大家一致决定把2月15日定为团队纪念日,约定每年2月15日聚一聚。

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王金墙说,其对驰援武汉感触颇多,深刻地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各级政府的有力保障、同胞的同心协力才使得战“疫”形势持续向好。“回归家乡,我将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再创佳绩。”王金墙说。

虽然已完成支援使命,但队员韩真真回想起一个多月的经历仍满腔激情。她说,当踏上驰援征程的时候,恐惧便不再存在了,留在心里的只有使命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苦、有累、有欢乐,也有成长。“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我的职业。我将带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回归家乡,重返工作岗位,我会继续奋斗,时刻铭记白衣天使的使命。”完成使命平安归家的杨静非常激动。她说,此次参战,她经受了磨炼、增长了本领。“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任何风险挑战,回想起此次经历,就会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如今,许昌援鄂医疗队队员回到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岗位,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一起祝福他们,一起见证一个个幸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