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代玺 通讯员 付晓娜) 红石房、红石路、油菜花、老槐树……浓浓的农家味道。4月11日,从市区驾车到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游玩的李先生,对自己入住的民宿赞不绝口:“太美了!以前,来这儿旅游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现在不同了,在民宿里住上几天,上山看风景、下山品美食,可以充分感受慢生活带来的乐趣。”
植被茂密的雷洞村繁花娇艳,斑驳的红石房、红石墙、红石路、红石磙、红石磨盘、红石渡槽、红石桥逐一呈现。依山而建的古朴民居掩映在遮云蔽日的果树和翠竹之中,一家家精品民宿点缀其中,宛如世外桃源。土特产超市、仿古酒坊、特色农庄等配套民居,充分展现了古朴的乡村风貌。
“早在十几年前,俺这儿是个典型的‘三不通’村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多见石头、少见人,男孩儿都出去打工,女孩儿都远嫁。村民没有致富门路,只能守着美景过苦日子。”雷洞村党支部书记杨胜超告诉记者,雷洞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由于红石遍地,“红石文化”深深地融入村民的生活。
“2014年,在各级领导的帮扶指导下,雷洞村开始走农家乐、采摘游、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特别是去年,雷洞村开始打造民宿产业,找准了发展方向,打开了致富之门。”说起这些年该村的变化,杨胜超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雷洞村由于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民宿产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紫云镇紧抓襄城县大力打造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契机,选准突破点,瞄准民宿产业发展先机,将雷洞村的民宿产业纳入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作为雷洞村民宿产业的首批受益者之一,村民雷六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形势好了,有些出去打工的村民便回来了。我出去打工20多年,现在也回到村里发展了,开了家民宿,并在家门口做小生意,一天收入三四百元,比以前好太多了。”
“我们开发的精品民宿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租赁、入股、分红等形式,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共享发展成果。现在,咱这里的每一样土特产都是从农户家收购的,公司统一包装售卖,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村民的积极性。”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洋说,雷洞村以民宿产业为带动,成立了雷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销售鸡蛋、鹅蛋、蜂蜜、老酒、野菜等本地土特产,培育发展新产业、新经济,扶持村民就业创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雷洞村的特色民宿产业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美丽为形,依托紫云山景区和“红石文化”,利用农家院落,综合民俗活动、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让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金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