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咱爸咱妈

用亲情治愈老人“寂寞病”

吃穿不愁,却内心孤独?

□ 记者 张铮

精神的孤独会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影响,如何缓解老年人的精神孤独?4月11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各大公园、广场,不少老年人这样说道:“如今吃穿不愁,就是总感觉很孤独、很寂寞。”

调查

多数老年人不愿与已婚子女同住

今年66岁的梁爱华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剩下她和老伴儿了。梁大妈一天的安排是这样的:早上到公园锻炼、唱歌,吃完早餐后就到女儿的店里帮忙。她虽然和老伴儿同住,但她每天早出晚归,跟老伴儿相处的时间很少,与女儿的交流也大多围绕店里的生意。

今年75岁的李玲告诉记者,她的大儿子在市区居住,她的孙女已工作。她的老伴儿过世后,儿子希望她过去同住,但她坚持独居。“我喜欢唱戏,每天要练声,跟孩子住不方便。我想他们的时候,才会过去住几天。”李玲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老人不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可以接受“老了不能自理就去养老院”的观点。他们认为年轻人和老人生活方式有差异,住在一起未必合适。但他们同时都表达了“希望子女居住的地方不要离自己太远,希望儿孙多陪伴自己”的心愿。

心声

参加很多娱乐活动,但内心孤独

几乎所有的受访老人都认为,晚年最大的快乐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我们支持和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但缺少孩子的陪伴,我们还是会感到很孤独的。”今年71岁的郑志远有两个孩子,孩子成家后都搬出去住了,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儿。他每天都去文峰游园唱歌。虽然唱歌时很快乐,但回到家里,他还是感到很失落,会想孙子和外孙。

“我的生活很充实,但心里还是觉得空落落的。只有为子女做点儿事,我的心里才踏实。”今年66岁的邱英说,女儿生育孩子后,她就主动要求去照看外孙。虽然照顾新生儿很辛苦,但她愿意承受这份苦。女儿出嫁后她很少与她团聚,如今住在女儿家中,天天围着儿孙转,累并快乐着。

建议

子女要时常与老人沟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让老人伤心的话是“你不懂,你别管”。很多老年人表示,当孩子对他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会瞬间开始“怀疑人生”,而且这种情绪久久挥之不去,甚至开始钻牛角尖地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对他们说出这样的话。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利霞认为,很多老人都渴望得到子女的认同和尊重,以显示“自己还有用”。当子女说“你不懂”时,老人会认为子女觉得他们已经没有用了,进而让他们对衰老和死亡产生过多联想和恐惧。

只有了解老年人的心理诉求,才能懂得如何孝敬老人、尊重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王利霞认为,老人需要陪伴,作为子女,要时常与老人沟通,常回家吃饭,能理解老人。子女还可以教老人使用微信等通信工具,经常与老人视频联系。

此外,老人最操心儿女的婚姻和家庭问题,儿女婚姻无着落或离异、有家庭矛盾,也会让老人感到失落。因此,儿女要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儿女家庭和谐也是减少父母孤独感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