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咱爸咱妈

如何更好地补钙?

有人说,“补钙”是一生的必修课:生长发育时、怀孕生子时、上了年纪后等,不同时间节点都少不了补钙。

“口重”的人骨质疏松风险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促进钙的流失,过量钙流失会增加机体缺钙的风险,比如“口重”的人缺钙风险就比一般人高。那么,为什么“口重”会导致钙流失?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肾脏将其贴上“有用”的标签后,这两种矿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这个过程叫肾的重吸收。

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制约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缺钙的信号有这些

老年人有以下几个症状,就说明已经缺钙:

1.患有老年性皮肤病;

2.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3.牙齿松动、脱落;

4.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5.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6.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做好5件事,防止钙流失

1.通过食物补钙。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鱼、虾、虾皮、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制品等也富含钙。

2.学会晒太阳。人体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它们可以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作用。

3.坚持运动。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分钟至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进行。

4.定期检测骨密度。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至19%为骨量减少。

5.适当补充钙剂。需要补钙者,可适当服用钙剂。需要提醒的是,短时间大量补钙可能无法全部吸收,还会造成便秘、胀气。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