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下旅游

培育新兴旅游业态 发展壮大旅游经济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记者 周亚飞 通讯员 张东起

“以前说起旅游,人们大多会选择走出去。如今,提起旅游,我会自豪地说,到我们许昌吧,不仅可以感受三国文化,听三国故事,还可以泡温泉、品美食、赏钧瓷、逛古镇。”市民陈女士谈起家乡的景区时,言语间有些自豪。

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许昌人关注本地旅游资源,因为家门口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景区。目前,我市有A级景区30家,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200多家。旅游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

从生态美景到人文景观,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不断鼓励旅游新业态发展,在更广阔的天地不断发掘与尝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按照“突出重点培育、示范引领带动、着眼特色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名城古镇、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遴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禹州市鸠山镇和襄城县紫云镇2个镇,以及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等16个村,作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镇进行重点培育,以规划引领发展、项目支撑建设、文化丰富内涵、节庆彰显特色、管理提升品位,建设了一批传统文化村、特色民宿村、红色记忆村、创客体验村。

研学旅游是培育旅游新业态的重要一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了以文化景区、文化场馆为主的历史文化类研学旅游,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休闲观光园区为主的农事体验类研学旅游,以古镇古街、传统村落为主的传统文化类研学旅游,以红色景区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文化类研学旅游。

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打卡观光,夜间旅游的休闲性更有助于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围绕曹魏古城、神垕古镇,依托古城古镇、护城河、城市广场、主题公园等,开发夜间景区旅游、夜间观光旅游、夜间节会旅游、夜间演艺旅游、夜间街区旅游、夜间体验旅游,推出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另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将加快“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旅数据中心、文旅大数据管理、文旅游客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旅游与公共数字文化等平台的对接融合,实现“一张网汇聚文旅信息,一张大屏监管市场态势,一部手机游遍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