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潮生活

“宅”生活,精致过!

记者 寇旭静

近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网友调侃道:“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2020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了,我啥事儿没干,光见证历史了。”

如今,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春天”渐归,市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但部分市民开始担心今年要“变”穷了,甚至有人在讨论消费降级后的省钱攻略。但我市许多市民乐观地表示“穷”日子也能精致过,自己动手做饭、改造旧衣物,既能省钱又能收获快乐,关键是不会降低生活品质。

市民李想在家的日子里化身“中华小当家”,面包、蛋糕、凉皮、爆米花、煎饼……她在朋友圈里秀出的美食堪比大厨手艺,再经过精心摆盘,生活写满了诗情画意。

“两个月没有营业,收入肯定不及以前,但我们的生活质量没有下降。”李想开了一家小工作室,受疫情影响刚刚恢复营业,收入虽不及以前,但生活依旧有滋有味。“宅”家期间,她除了打理家人的一日三餐外,还在阳台上开了一个小菜园,带着孩子养花、种菜,让平淡的生活多了许多乐趣。“这段时间,我们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很少购买衣服、书籍和玩具。但我会带着孩子动手制作礼物。我们更注重生活体验而不是物质享受。”李想说,虽然一开始很困难,但是坚持下来后,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受,开始享受简单生活的乐趣。

市民袁先生谈起受疫情影响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饮食习惯的变化。“之前,每周有三四天都在外面吃饭应酬,肚子大了几圈儿,开销也不小。”袁先生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家吃饭。他刚开始觉得家里的饭菜味道寡淡,但吃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身体轻松了许多。袁先生开玩笑说:“‘宅’在家里吃饭、陪孩子,身心更放松,关键是终于听不到爱人的唠叨了。生活越纯粹越幸福!”

平日里,除了早饭之外,午饭、晚饭都在外面解决的唐女士即便在家里也会图省事叫外卖解决一家三口的吃饭问题。唐女士说:“明明知道在外面吃饭或者叫外卖吃对身体不好,但因为太忙还是觉得叫外卖吃更方便。”自疫情袭来之后,因为不敢再吃外卖,唐女士一家三口不得不在家里做饭吃。她每天和丈夫在家“研究”吃什么,什么好吃,怎么搭配更健康,一周下来几乎没有重样的菜。时间久了,唐女士发觉自己的皮肤变好了,丈夫也没有饭后胃疼。“现在大家的生活逐步步入正轨,我依然在家里做饭吃。”唐女士表示,这次疫情使他们一家人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养成了不将就的生活习惯。

市民李影一直崇尚精致生活。她特别擅长旧物改造、一衣多穿。受疫情影响,她的收入虽然“打了折扣”,但生活并没有受什么影响,依然精致有品位。“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去买新物品,不如学会欣赏旧物的美。”李影说,“近段时间她没有添置新衣,一直在服装搭配上下功夫。现在这个季节,一件夏季T恤搭一件羊毛开衫,再搭配一条丝巾,既符合今春流行趋势,适应早晚温差大的天气,又能体会到混搭的乐趣!”

据李影介绍,经济实惠的DIY饰品再次走进市民生活,成为许多市民扮靓自己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