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4月是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主题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富有特色、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群众性运动,对于预防和减少疾病、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卫生文明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适当开窗通风、适时接种疫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等。这些都是爱国行为。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4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4月24日,就接种疫苗有什么重要意义、目前存在哪些误区等问题,记者采访了许昌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俎炳灿。
“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费用,和疾病造成的致死、致残风险,经济、精神损失相比,少很多。”俎炳灿介绍,疫苗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近年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不断增加,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12类。
不少家长认为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说明其重要程度不同,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接种,也可以不接种。对此,俎炳灿表示,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区分并非仅仅依照病种,还与当下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相关。而且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会有更多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划分为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接种。
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1个月内应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疫苗时应携带预防接种证,儿童在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其实,接种疫苗并非儿童的专利,成年人需要增强接种疫苗的意识。”俎炳灿说,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致病性强,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流感疫苗要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除了预防传染病,疫苗在癌症的预防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宫颈癌为例,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癌症。
另外,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为控制狂犬病传播,饲养者要为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防止犬、猫发生狂犬病并传播给人。
人被犬、猫等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进行伤口处置,并尽快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狂犬病疫苗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时、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