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实行“链长制”,让产业链协同“转动”

我市企业达产率缘何位居全省第一?

产业链协同“转动”,推动企业产能持续提升。 资料图片

□ 记者 王利辉 张辉

4月25日,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胡五岳指出,我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整体复工复产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企业达产率位居全省第一。4月以来,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6%。

我市企业达产率缘何在全省保持领跑位次?我市在服务企业方面有哪些“秘诀”?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对产业链上的企业挨个儿摸排

助力许继集团打通“肠梗阻”

4月26日,在许继集团柔性输电公司的±800千伏/5000兆瓦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一个个高等级换流阀稳稳地“走”下生产线。

“我们的订单和发货量都创下历史纪录,每天产值都在1000万元以上。”该公司总经理胡四全感慨良多,“打通‘肠梗阻’,推动产业链协同‘转动’,政府高效助企让我们如沐春风!”

企业复工复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失。两个月前,许继集团成为我市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由于产业链上的66家中小企业此时大多处于停工状态,这家电力装备行业的知名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等难题。

得益于我市首创的“链长制”工作模式,市工信等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对这66家企业挨个儿摸排,及时帮助其解决员工出行、防疫物资准备不足等难题,切实解决产业链中断问题,快速推动许继集团全面达产达效。今年第一季度,许继集团完成产值同比增长45%,实现逆市上扬。

“链长制”重点梳理大型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我市摸排出了32家大型龙头企业及361家配套企业,连同九大新兴产业链,共梳理形成41条配套链,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确保了大中小企业供应链环节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高达产率。

万杰智能公司产品

成功出口海外

在襄城县万杰智能公司,看着装载智能制面机的卡车从厂区出发启运澳大利亚,该公司董事长王晓杰松了一口气:“‘四个一百’专项行动雪中送炭,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让我们手头的国外订单按时完成了!”

万杰智能公司是智能主食机械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生产的智能制面机远销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但疫情之下,该公司同样遇到产业链中断的难题,陷入“等米下锅”的境地。

“我们的主打产品智能制面机需要上万个零件,仅材料供应商就有100多家。”万杰智能公司营销中心主任郭枫磊说,上游的配套企业规模不大,供应跟不上就会影响下游企业生产。

得知该公司遇到的困难后,许昌市、襄城县“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办公室积极协调,推动其在襄城、长葛、禹州等地的链轮、机床配件供应商陆续复工复产。

为给企业排忧解难,许昌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办公室成立了金融服务、生产协调、优化营商环境等服务专班,协同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共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817个,已办结779个,办结率为95.3%。

服务“加码”

推动复工复产“加速”

4月22日,在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高档传动轴整齐排列。

29岁的谢鑫磊是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员工。他是建安区陈曹乡陈谢村人,曾在新疆乌鲁木齐打工,今年春节返乡后一直没有外出务工。春节后,接到海外订单的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正在为招工问题发愁。此时,建安区实施的“留人行动”,搭建起供需双方对接的“金桥”。

企业复工复产,如何做好用工保障?针对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的用工短缺“断点”,建安区人社等部门实施“留人行动”,组成18个服务专班,一面主动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尤其是用工方面的困难,收集岗位需求信息;一面深入乡村开展宣传动员和务工引导,实现精准对接。通过区、乡统一组织,谢鑫磊等80人来到许昌远东传动轴公司应聘。被该公司“相中”的他,当场签订了就业协议。

2月下旬以来,建安区已有1000多名农民工通过“留人行动”实现就近就业,既破解了企业“用工难”,又“发挥”了返乡人员的劳动技能和工作经验,用工单位和劳动者都很满意。

我市相关部门当好贴心“保姆”,提供服务,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